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评价基本原则是:它应该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发展和创新,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对象和体式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层化和多元化。内容过程和结果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所强调的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新的评价取向强调真实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实作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rit)和学习过程档案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标准》就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明确指出: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作为基本理念,提出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因此,建构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多样性和可行性的评价体系已成了英语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科学评价体系要建立在行动研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增强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这种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改变以往以单纯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以形成性评价方式为主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导向。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开展,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改革现行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及新课改教学实践,就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杨雁飞 《青年教师》2005,(12):17-18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理念中提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谓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分析、综合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学习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年来的传统考试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综合分析,对学习评价的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反思和改革。本文提出目前评价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对学生实行形成性评价实践,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改革中要实施模块教学.基于网络,大学英语课程和学生都被分成若干模块.模块学习中,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终结性评价的补充,形成性评价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成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新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倡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学生评价机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对学生的英语会话表演、实践运用、作业批改、质量检测都及时、恰到好处地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和鼓励,不失时机的挖掘学生个性中渴望被赞赏的情感,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之不断获得成就感,促进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被等同于考试,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低年级英语教学的评价中,应该更侧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要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及对英语学科较高兴趣的保持。  相似文献   

14.
正英语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课程评价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英语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地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把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整合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学习新西兰先进的教学法,分析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和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出建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和形成性评价体系,并论述了在教学和评价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及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实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英语教材设计.我们教育者应通过正确、有效的评价。一方面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根据“课标”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我校近两年开展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课题的研究,对现行的数学教学评价进行了反思和改革,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强调"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倡导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职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中职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探索符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剖析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挖掘其深层原因,并提出几点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