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3,(10):63-67
壹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学的悲哀与尊严》。文章说,在一次学术沙龙上,许多人初次相识,各自介绍自己的专业。当作者报出“教育学”时,“人们活跃的表情立刻变得木然,接着是一段短暂而又漫长的沉默”。这难堪的一幕使作者反思,他总结出教育学的四大悲哀。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学术沙龙上,很多不同学科的朋友初次相识,彼此介绍各自的专业.当我报出“教育学“这个专业时,人们活跃的表情立刻变得木然,接着是一段短暂而又漫长的沉默.他们的沉默有充分的背景和理由,但就是这些理由令我寝食不安.不由得替“教育学“生出些悲哀来.……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学术沙龙上,很多不同学科的朋友初次相识,彼此介绍各自的专业。当我报出“教育学”这个专业时,人们活跃的表情立刻变得木然,接着是一段短暂而又漫长的沉默。他们的沉默有充分的背景和理由,但就是这些理由令我寝食不安。不由得替“教育学”生出些悲哀来。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一词是舶来品.其西文最早源于希腊语”pedagogia”,意为教仆,即负责照顾男童的生活,陪伴其上学读书的奴隶.希腊语中与此对应的词“paidagogike techne”意为教育艺术和关于教育艺术的知识.①由此引申开来,“pedagogy”一词被看成是引导儿童学习的学问,后来被进一步理解为“关于教(teaching)的科学和艺术”,②“关于教的艺术、科学或职业,尤指研究正规教育的原理与方法的学问.”③在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中,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构建教育学的尝试,人们赋予教育学的涵义也有差异.本文试图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层面上,勾勒出传统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提出构建当代教育理论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被广泛定义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教育学是否真实地具有这样一种预设的价值,教育学这门学科到底存不存有所谓的“功能性”等等.这些,是我们对“教育学”这门学科重新认识的前提,也是“教育学”在其研究路径上能够“去空化”“去口号化”并真实显示其自身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学研究承载着乡土文化的传承功能,同时也肩负着让人成人的重任,换言之,乡村教育学本身作为一门“人学”,是直面乡村民众的,只有扎根乡土语境,才能体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生活,继而打造符合乡土的在地化教育学实践。由此,构建形上“批判”与形下“关怀”相结合的乡村教育学,即是以批判眼光审思乡村教育发展,让乡村教育学突破“城本位”教育发展的桎梏,把乡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也是让乡村教育真正走向形下的具体实践。进言之,以形上“批判”与形下“关怀”相统整的乡村教育学,真正构建了由上及下、由理论到实践的教育学探讨,也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教育的教育学特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束仁龙 《教书育人》2003,(10):20-22
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特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教师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学在高师院校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样地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教育学课程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就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作点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园园  吴原 《教书育人》2009,(11):21-23
教育学是一门学科在业内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离开教育学界,却并不被“其他严谨的学术同侪”所承认,在教育学者努力构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同时,教育学却被其他人看做是一门“次等学科”,这确实令人难堪。事实上,相对于“非次等学科”的研究者们,教育学者的付出并不少,但得到的认同却不多,“在讨论学科问题的真正学术著作中,你不会找到‘教育学’这一项目”,并且,“多年来‘教育学’已逐渐接受屈居次等学科的地位……无法找到一种显示出其学科地位的声音去作出回应”阻教育学处于一种迷失自我与学术缺位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截至目前为止,我国高师教育学教材都把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以及科学教育阶段。持此分段者的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资产阶级教育学,还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真正科学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第三阶段从何开始?教材提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它们就像纪伯伦那个精彩的、通俗的比拟:“他们一起降临,当这个独自与你同席的时候,那个正在你的床上酣眠。”它们与“虚无”无关,也与“消极、悲观”无关,它们只关乎我们的心灵,若我们不以悲哀为悲哀的话,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悲哀也是一种欢乐。  相似文献   

11.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方法的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蕴含三层旨趣,即作为课程的教育学、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与作为方法的教育学。目前作为课程的教育学已基本成熟,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也处在发展中,但作为方法的教育学才刚刚萌芽。教育学只有在“课程”与“理论”之外,在学科方法以及方法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学科视界与理解方式,才能称之为完备的学术性学科。文章认为,成熟的教育学不仅意味着一门课程、一种理论,而且代表着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中国化是中国教育学者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梦想.这一追求与梦想的历程,可以用中国化意识的萌生、确立、反思、畸形实践、多向度展开来概括.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学人在什么是教育学的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是不是一个伪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这些探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学中国化的追求上,而是要把思索与实践的目光投向创建"中国教育学",以重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为鹄的.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沿着正确的路径,采取适切的策略方可.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对于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毕竟失于简单.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都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门学科,一方面,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为整个教育实践方式所规训;另一方面,教育学只是人类理解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教育却是教育学目前可能拥有的唯一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土建构"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本土主义的发展困境和生存之道.这一概念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全面地概括出大多数教育学本土主义者既强调国家民族文化认同,又积极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基本主张.在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构方面,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构"之路,就是一种"回乡"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利益是思政教育学的开端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开端范畴的含义及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开端范畴 ,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中处于起点地位 ,引申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其他范畴和全部科学内容的最基本范畴。同其他任何一门堪称为科学的学科一样 ,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真正实现科学化 ,必须在理论形态上有一个由一系列范畴和原理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而这个理论形态上的逻辑体系必须从一个开端范畴出发 ,一步步地引申出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开端范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化的关键所在 ,因为只有首先确定这个开端范畴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科学才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研究学科教育“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即学科教育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哲学的学科教育学;一是研究学科教育“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实践的学科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全面地、立体式地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学是什么这两个教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并以回到“原点”的思维方式,从纵向的挖掘寻找了历史上各家教育理论的魂,又从横向的维度从五个层面确定了叶氏教育学的基因———“生命?实践”。叶澜老师及团队创造了中国教育学新的发展历史,这个力度在于它是理论上的“道”和实践上的“器”两者高度的统一,即“五个一”:一套教育理论、一种研究方式、一批转型学校、一支研究队伍、一条改革之路。叶澜老师教育学指向的生命,体现了叶澜老师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半生生命用在了创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中,体现了崇高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教育学是其话语体系的支撑基础。在逻辑上,中国特色教育学依次是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般性与中国的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具有“话语体系”的一般性、“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学理性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特殊性,是话语的表述体系“、教育学话语”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的价值体系的统一,由教育学的普适性话语、中国特色话语以及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突出表现在中国特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上,即“:两个结合”的指导思想,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基础,辩证统一的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读硕士的时候,教育学的教授第一节课就在讲台上吐槽:教育学是一门很尴尬的学科,因为科学的定义是要能够如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重复验证,可是教育却经常是无法重复验证的.因此学界甚至不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教育学的老师们也觉得很委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