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一,教师备课,设计教案,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注重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而语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想不到”是无法“设计”的。而这些“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全开放式”教学是在“启发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倡导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又侧重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被“咨询者”,或者说是“导演”、“节目主持人”。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充分细致地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常规的内容要吃透,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以圆满回答学生的咨询。这就把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平时还要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是教师的行为,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人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等等。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表现,也基本上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新课标的出台,尤为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实行以下“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成功与否,不仅看它培养了多少“精英”,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民的素质是否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就一所学校而言,考试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毕竟占大多数,这是一个最容易被教师忽视却又是最不能被忽视的群体。教育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好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促进教师把创新教育的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是教师绩效评估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构建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看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是否扎实。创新教育并不排斥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恰恰是建立在扎实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二看学生是否整体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没有一个是“局外人”,教室也应没有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应面对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一个都…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教育,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然而眼下以发表论文为重要标志的教育科研,颇令广大教师困惑,总觉得教育论文似乎与日常的教学工作有一大截距离,一时要跨越它,不免举步维艰。那么,教师专业研究的思路是否有必要重建?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中,让教师从写“教学故事”开始,不失为一个既正确又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追求目标会不断改变,教师亦然。纵观而论,学历是教师追求的“第一波”。1977年恢复高考后,有没有学历被看成是否有知识的唯一标准。其实学历只表示你在某校学习过并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学习,除此之外,不说明什么问题。过于注重学历易导致的问题是:加剧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升学竞争,加重学生负担,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育,导致考试与新生录取中的投机取巧、营私舞弊和重“文凭”,轻真才实学的现象。“学历热”还未消退,拥有高级职称又成为教师的梦想。这是教师追求的“第二波”。于是乎“跑职称”、“骗职…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教师。师范毕业后,我在重点中学工作了二十年后,来到改革前沿的广东,丢掉重点中学教师的名号。当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办”教师。承受着市场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又呼吸着教育改革的清新空气,压力变动力,使我工作相当投入,生活也颇有滋味.于是,我更加坚定了做教师的志向.并“立志”做一个不被学生记住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语文难教,这恐怕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识。原因就在于教师仿佛既要是个专家,又要是个杂家;既要有导演的创意,又要有演员的演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总是为设计出一个个“美妙”的圈套来“套牢”学生而费尽心思、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0.
放飞生命     
新时期里怎样做一个党员教师?这是时代给广大党员教师提出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是否只看到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些学生?是否只抱着固有的观念去理解现代教育的理念?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育人主阵地上应该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为思想航向,展示新时代党员教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教师被尊为“人民教师”,体现了人民给教师以重托,教师为人民而执教。所以,教师形象,美喻多多:曰“红烛”,曰“春蚕”,曰“园丁”,曰“人梯”,曰“人类灵魂工程师”,又曰“教师是学生前进的路碑,学生是教师人格的丰碑”。我不知道天下还有哪个行业的人被赞以如此之多的美喻。  相似文献   

12.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是教育圈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这句话又早已被不少同行奉为经典的教育教学理念,而这种理念已经或正在指导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成为一些领导评判教师课堂教学的惟一的一把尺子。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好是坏,惟看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演员。  相似文献   

14.
<正>规范逻辑是应用逻辑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诸如“某事对某些人,在某种情况下是必须的”,“某种行为对于某些人、在某种情况下是被禁止的”,“某种行为对于某些人,在某种情况下是允许的”等等一些涉及人们行为准则的各种规范判断形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例如:从“汽车司机禁止酒后开车”,可推知“汽车司机酒后开车是不允许的”。从“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可推知“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与“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范荣姣 《教育文汇》2010,(11):18-18
究竟是选派青年教师学习考察,还是选派中老年教师参观培训,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外出培训进修、考察学习等活动是否有成效,与被选派者的年龄大小、教龄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工作,教师本人能否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被界定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合”,这种课程被称为“文本课程”。这种观念到了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工作中,课程又被进一步“神”化,一般的教师认为课程即教科书,而教科书就是“圣经”,教师只有去接受和“传递”它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应区别对待“活泼好动儿童”与“过动儿童”李天鹰,成子娟“每班都有一两个淘气孩子”.这是教师们公认的。但如何对待这些淘气儿童.也是大多数教师感到头疼的事。如果一个班级摊上几个这样的淘气包子,那就更麻烦了.这边回头说话刚被制止,那边又出了个告状的,真可谓...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给教师这一职业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相对于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传递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自此就有了“学校即将消亡,教师将被取代” 的论调。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后又有人预言:“电子计算机将取代教…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文是生活(观察事物)、思维(分析事物)、语言(表达事物)的统一,教师进行作文指导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之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而言是否有“序”又决定于思路是否有序,是否细致严密。文章充实,而能否充实又与思路是否开阔有关。作文时,学生虽有一些材料、某些感想,可是由于教师不会从思路的广度上去引导开拓,学生常出现“思维短路”的现象。他们常愁“山穷水尽疑无路”,却难寻“柳暗花明又一村”。只相信“自古华山一条路,却不知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了大面积提…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人们对“新”的东西总会满心向往,新事业、新发展、新气象、新起点、新动力……“新”常被赋予希望、活力与朝气,而被人释义为好的象征。那么,新任教师的“新”是否会同样备受欢迎呢?笔者却发现它常是新任教师苦衷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