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吉林教育》2006,(7):64-64
小学中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并能灵活选用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为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我在实际应用题教学中有意进行了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思维训练的研究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综合式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是小学数学第五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往往习惯于分步解答,对运用综合式来解题感到困难。所以,在总复习中必须重点帮助学生复习用综合式来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帮助学生复习用综合式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们采取“分类整理,找出规律,先分后综”等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分类整理。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按其四则计算的方法分类,在小学三年级上  相似文献   

3.
第六册应用题教学的三点建议叶树恩三年级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以后高年级学习多步计算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教好三年级应用题对学好小学阶段应用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试对第六册的应用题教学提出三点建议.一、加强读题训练,正确理解题意。理解题意...  相似文献   

4.
谈两步应用题的铺垫艺术黄圣贤两步应用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步应用题的延伸与发展,又是后续三步应用题的基础,也是学习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要使学生对两步应用题学得扎实,解题技巧熟练,必须重视例题前的训练,充分做好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由一步计算发展到两步计算,是学生在认识应用题结 构和学习解答应用题方法上的一次飞跃。解答两步 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个相互关联的已知条件提出 一个中间问题。怎样找出这个中间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九 年义务教育教材在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独立成块编排了 连续两问的加减应用题。这样编排,既可以提高学生解答 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又对集中地为第四册第一单元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怎样搞好这部分 教材的教学?根据我们的试教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编写的义务教材,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对多步计算应用题作了适当的调整,所编排的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四步计算应用题(只限于容易的)教材中作为选学内容。整数、小数三步应用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本文以六年制数学教材第九册的三步应用题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一、起好解答三步应用目的四个步骤。第九册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用算术方法解答整数应用题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能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教学时必须联系具体题目,让学生掌握解…  相似文献   

7.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与三步(或多步)应用题联系的桥梁,是解答复合应用题关键性的一步。然后从简单应用题学习跨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在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是一次飞跃。因为它不是两道简单应用题并列合并,而是二种数量关系的交叉组合。所以在教学垃程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的训练。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使学生对付今后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例如应用题中复杂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分层次”教学与因材施教不等同,它不仅是教育对象的分层次,教育方法的分层次,而且是教育目标的分层次。一、教材内容上的分层次就全日制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备年级的教材内容中的应用题而言:一年级主要讲比较简单的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二年级讲一般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乘、除法一步计算应用题及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三年级讲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符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年级讲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年级讲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机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及比较容易的四…  相似文献   

9.
“九义”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多步计算应用题作了适当的调整,所编排的整数、小数应用题不超过三步,而四步计算应用题(只限于容易的)只作为选学内容。整数小数三步应用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学生感到困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应用题多取材于工农业生产,事理不熟悉;二是应用题结构比较复杂,数据也比较繁多;三是解答三步应用题的思路,一般要从概括了的数量关系出发,起点比较高。本文以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的三步应用题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教好解答三步应…  相似文献   

10.
整数应用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随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逐步出现而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即简单应用题,二年级有一部分两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三年级以上则主要是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复合应用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一)整数简单应用题的教学1.启蒙阶段。这是对应用题的感知阶段。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题因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的应用题多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部分知识从第一册开始到第三册结束。在这个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加减乘除的意义解答常见的一步应用题,为进一步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末期,精心设计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下面针对一节训练课作一简单分析: 第一层次:基础训练。初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册在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使应用题教学开始实现第二次“飞跃“(一步到两步是第一次飞跃).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比,促进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从学习一步应用题,过渡到学习两步应用题,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和飞跃,也是一个难点。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因此,我建议抓住这个重点和关键,进行下列三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突破这一难关。 (一)进行结构训练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但是,解答一步应用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而解答两步应用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一个已知,另一个未知。由于小学生初学两步应用题时,对两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14.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一得魏太兰两步计算应用题是解答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是联系简单位用题与三步和三步以上复合应用题的桥梁。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解答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中,一个是直接给出的,另一个是间接给出的(隐含在已知条件之中)。解题时先要确定解题步骤...  相似文献   

15.
(本册在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使应用题教学开始实现第二次“飞跃“(一步到两步是第一次飞跃).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比,促进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3小节例1、例2、例3的教学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起步教学,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学生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不仅是一个量的飞跃,而且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是解答更复杂应用题的基础与关键。那么,怎样抓好这一起步,帮助学生完成好这一飞跃呢?教学中我体会到应从结构入手去寻找突破口。两步计算应用题由两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组成,其中第一个简单应用题的问题就是第二个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一般应用题。第38页例1。教学目标: 1.掌握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2.能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解题思路。 3.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准备。 1.揭示课题,公布教学目标。板书:应用题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38页7至18行。  相似文献   

18.
九义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2节应用题的编写顺序是: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例1)→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例2、例3)→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例4)→行程问题(例5、例6)→选学部分,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例题)。教学目标是:懂得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能较迅速地进行检验;懂得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解答_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这里就本节教材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研究。1.掌握检验方法,养成检验习惯。教材通过例1,教学检验三步计…  相似文献   

19.
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实际上隐蔽了第一个题目要解答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两步应用题,必须切实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训练,并且要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那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呢?一、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强化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两步计算应用题被分散在好几个年级,在好几册教材中出现,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学生从初步认识到熟练地解答两步应用题,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水平递进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分为"过渡、发展、提高"三个阶段,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去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