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学习者语料库CLEC、SECCL和本族语者语料库BNC,时英语学习者SO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就使用频率而言,在口语和作文中外语学习者明显高于操母语者,这种差异在作文中更为明显.但是,这种现象会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就用法而言,在口语中操母语者使用so作为语篇标记词的频率为英语学习者的两倍多.而在学习者的笔语语料中so更像一个语篇标记词而不是连接副词.  相似文献   

2.
借助语料库,本研究对英语对比话语标记语从使用频率和句法异同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话语标记语频率远低于本族语者,倾向于把英语对比话语标记语放在句首位置,使用省略和倒装结构的频率远低于本族语者,还犯了一些句法错误。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和错误的原因,并就对比话语标记语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元话语作为组织语篇,表明交际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将元话语理论与口语表达结合,着重对比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以及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中元话语使用情况与英语国家口语语料库中元话语使用情况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话语标记语在本族语及英语学习者中被广泛运用,而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运用,对其影响因素(如性别、口语水平等)进行考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口语语料库文本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口语水平和性别因素对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缺乏多样性;(2)男生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多于女生;(3)高水平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的频率高于低水平者,且前者对其使用的多样性高于后者。发现表明,学习者因素(性别、口语水平)对英语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存在一定影响,在理论建设与教学实践中都应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5.
在语用学研究中,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在话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各种语用关系起信息导向作用的语言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会话交际。本文基于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比较了话语标记语yes的频率及其各种语用功能,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口语中的互动技巧。  相似文献   

6.
Yes一词不仅能被用作肯定的答复,并且能够当作话语标记语使用。本研究基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口语部分,统计了英语本族语者使用yes的频率并且分类分析了其作为话语标记语使用的11种语用特点,显然yes已经更多地作为话语标记语存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介语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 2.0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写作中话语标记语"I think"使用方面的差异。数据统计显示: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问题,其搭配类型更丰富,执行了多种语用功能,这一现象主要与母语迁移和中介语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的口语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可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you see的情况,并能分析差异的原因。要全面提升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能力,加强显性语用教学,克服母语迁移及石化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比较了模糊限制语maybe的使用频率及其各种语用功能,对英语学习者提高口语中的互动技巧和英语语用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比较了模糊限制语maybe的使用频率及其各种语用功能,对英语学习者提高口语中的互动技巧和英语语用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定量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口笔语中模糊性元话语may,may—be,might,perhaps,possible,probably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1)口语中的模糊性元话语使用频率高于笔语,前者使用频率最高的为maybe,后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may;两种语体中might,perhaps,possible,probably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2)口语方面,会话场合的模糊性元话语使用频率要高于独白场合,两者maybe使用频率最高。(3)笔语方面,议论文中的模糊性元话语使用频率高于记叙文,两者may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话语理解中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文章拟从语料库的角度采用英国口语语料库(LLC)和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两种类型的语料库.以话语标记语well为研究对象进行语料库间的对比分析,试图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的本族人在使用well时的异同,从而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有待改进和提高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 MICASE 的口语讨论部分为参照语料库,对比分析 COLSEC 语料库和自建的研究生口语语料库( GSSC),分析了犹豫型标记语的类别、差异以及学习者潜在的语用石化倾向。本研究揭示出( 1) 中国英语学习者多用无声停顿和重复表述来表示犹豫和话语空缺,而本族语使用者用小词来延缓话语的情形比较常见; ( 2) 在部分小词的使用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语用石化倾向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犹豫型话语并使用何种犹豫型话语来维系话语连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语料库文本分析的方式,把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中推导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推导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存在严重的过多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且呈简单化、口语化倾向;(2)推导性标记语使用水平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但个别推导性标记语的使用具有语用"石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元话语作为组织语篇、表明交际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正逐步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元话语理论与口语表达结合,运用小型的自建语料库,通过对17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语料的分析,着重对中国学生口语表达中元话语使用情况及元话语及其子类型的使用频度与口语表达质量的相关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元话语使用上存在较严重的过度、不恰当使用,且使用类型单一;元话语使用总词次与学生口语成绩呈不显著正相关,元话语使用总词型与学生口语成绩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篇章元话语使用与口语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人际元话语使用与文章质量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两大元话语子类型中大多项与口语表达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常用语篇词though的类联接及句法结构作对比分析。客观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习者对这一词项的使用呈现显著差异。文章的目的在于强调基于语料库方法对英语词汇语法教学的重要启示性。  相似文献   

17.
元话语作为组织语篇、表明交际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正逐步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元话语理论与口语表达结合,运用小型的自建语料库,通过对17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语料的分析,着重对中国学生口语表达中元话语使用情况及元话语及其子类型的使用频度与口语表达质量的相关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元话语使用上存在较严重的过度、不恰当使用,且使用类型单一;元话语使用总词次与学生口语成绩呈不显著正相关,元话语使用总词型与学生口语成绩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篇章元话语使用与口语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人际元话语使用与文章质量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两大元话语子类型中大多项与口语表达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尝试在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的框架内,调查分析英语求职语篇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英语求职语篇中各类互动元话语资源呈现不均衡的运用频率,其中自称语的使用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类互动元话语资源。在五类互动元话语资源的次范畴中,介入标记语、模糊语呈现的频率较高。研究结果说明,元话语作为一种隐性的评价资源具有评价赋值功能,也说明元话语的使用与语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口语语料库的使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更多地输入真实的英语语料,从而使学习者了解真正的本族语者在相似的环境中是如何交流的.本文旨在通过回声话语的口语教学活动,提高英语学习者使用回声话语的意识,能够流畅的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提高口语流利度.  相似文献   

20.
选取英国本族语者语料库(BNC)和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SWECLL)中的口语部分为语料,主要从话语功能的角度对比分析英国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独白和对话两种口语形式中对话题标记anyway的使用情况,旨在为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参考。经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无论在英语对话还是独白中,往往泛化了anyway的话语功能;(2)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常会将anyway代用为话语标记and和but,造成话语标示作用不明确;(3)与英国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对话中较少使用anyway来终止话语序列。由此可知,中国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该话题标记,因而其话语能力欠缺地道性。为此,笔者建议: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针对话题标记具体的功能,不仅要强调英语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还要突出其地道性和可接受度。对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进行必要的指导,并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全面增强他们的英语话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