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立体几何中的"蚂蚁爬行最短路线"是个经典问题,该课件的制作方法多样,但是纵观各种方法,皆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解决问题,这样制作的图形缺乏立体感,教师不易操作,学生不易观看,而且方法原理复杂,学生不易理解。运用3D几何画板优化蚂蚁爬行最短路线的课件制作,操作便捷,原理简单,立体视觉化效果好。本文将通过蚂蚁爬行圆锥体这个案例来说明运用3D几何画板优化蚂蚁爬行最短路线课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2.
课堂中3D立体教学资源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二维图形来解释三维空间的概念,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目前3D立体技术已逐渐成熟,在课堂中应用3D立体教学资源无疑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3D立体教学资源却相当稀少,如果能让教师合理利用适合课堂教学的3D教学资源,不但可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研究非交互式的3D教学资源,提出立体视觉课堂辅助教学模型和四种适用于学校3D教学平台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裸眼3D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借助“头显”设备的情况下,实现3D显示的方法,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立体的视觉效果。这项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自然地获得更为逼真、更具沉浸式的立体感受。裸眼3D技术的本质是利用视觉位移“欺骗”视觉神经,其基本成像原理并不复杂。人观看物体的时候,左眼和右眼视网膜上的物体成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同时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也会自动传递到大脑。通过视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和视觉心理的反应所形成的三维立体感觉,就是裸眼3D技术的呈现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制电铃     
《电磁铁》一课中要让学生探究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失去磁性”的性质,电铃便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然而,清楚知道电铃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学生并不多。自制一个电铃,不但能充实自制教具仪器柜,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巩固知识,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保护鸡蛋》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出一个鸡蛋保护器,动手制作保护装置并现场实验,让鸡蛋从2米以上的高空落下而不破。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材料,能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2.能将制作的鸡蛋保护装置用语言表达清楚;3.体验制作装置时选择合适材料的重要性,能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4.意识到用科学知识能解决很多问题。下面谈谈本节课教学的实践与认识。一、指导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6.
《母婴世界》2014,(11):140-141
3D立体图像 通俗地讲就是利用人们两眼视觉差别和光学折射原理在一个平面内使人们可直接看到一幅三维立体画,画中事物既可以凸出于画面之外,也可以深藏其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们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一箩筐     
1享受裸眼3D电影 现在你不用戴3D眼镜就可以在电视上观赏3D电影了,这一切归功于一项来自德国的新技术. 电影院播放的3D电影是基于给两只眼睛分别播放不同视角的两幅影像来达到立体效果的.然而,自由立体显示需要五到十幅视觉图来展现同一个场景,未来甚至可能会需要更多的视觉图.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科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甚至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本人粗浅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应以生活为基础、探究为灵魂,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1课堂中生活化的探究在很多人眼里,“科学”是深奥的,似乎只是科学家们的专利。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同样也是通俗的。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玩”(即探究)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课在空间上要由狭隘的课内回归生活。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课程内容要向生活贴近:②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可根据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组织学生搞个小制作、写科学小童话、我是小小科学家等。我们学校在城乡结合部,农村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废旧物品,简便材料就是许多小制作的原料,这些制作尽管土气,但能使学生惊叹不已,自己还那么棒竟然能制作出这般神奇的作品。如:在《溶解...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市场经济带动下,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包装设计行业迎来的新技术的时代,传统包装印刷开始受到冲击,3D立体印刷技术在包装设计中得以迅速发展.3D立体包装的产品以它强烈的视觉感召力和表现力,将在无数的商品货架上第一个跳入你眼帘.它的魅力也给包装设计者们带了无限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祖暅原理及其应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构建环环相扣的问题体系,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3D动画演示、模具展示、动手实验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完成猜想、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活动中培养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活动是青少年科技素养形成的必要途径。因此,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养,必须创设专门的教育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地尝试、探究,使之获得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探究态度、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在经历中观察,探究,思考,交流,从中收获知识技能、活动经验、价值情感.随着改革思潮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课前预习再次受到关注.对于课前是否要让学生进行预习,有反对的观点:普遍认为课前预习会让学生提前知道所学知识,对课堂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科学的本领.乐于探究.在科学活动中发现,在生活科学中应用拓展,在探索中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5.
舒欣 《中学科技》2013,(5):48-49
平面照片问世已超过一个半世纪.早已家喻户晓。随着3D影像与视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现如今,3D大片已经抢占了影院大量的档期,3D游戏也已横空出世,如今拍摄一张3D照片也成了当今炙手可热的流行趋势。但是通常的摄影,无论画面拍摄得如何精美,后期艺术处理得怎样唯美,最终也只是平平的一张图片而已,无法准确地体现出拍摄画面的立体感。如何才可以制作出具有3D效果的照片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要转变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信任学生;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要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探究细胞液浓度,是学生在完成质壁分离实验后,浙科版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安排的一个建议活动.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接受科学方法训练的好素材,建议中学阶段应积极开展.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对探究细胞液浓度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的 :1 .加强学生对气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原理的掌握 ,让学生懂得控制爆炸发生的主要方法便是控制爆炸发生的条件 .2 .为了体现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思想 ,通过活动 ,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的近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积极性 .3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改进 ,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实验改进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从而最终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4.通过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活动过程 :[引言 ]在初…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实践中享受到小制作带来的种种情趣,从而产生对劳技课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信息、自主尝试等活动,知道书签不仅能提示书的页码,书签上的图案和文字,还能给我们新的知识和美的享受,知道书签多姿多彩的种类很多。2.通过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在自主尝试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的品质及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0.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视觉和触觉感受,发展美术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大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