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莉丹 《福建教育》2023,(15):22-24+48
课题研究是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科研指导人员的视角,针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动力缺失”“过度依赖”“路径不明”“茫然无措”“半途而废”等真实问题,提炼了科研指导人员开展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应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的道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罐子是用来干什么的?陶罐是用什么做的?铁罐是用什么做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从这件事中我们应懂什么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词语的音,简要地说说各词的意思。(投影词语:骄傲、奚落、傲慢、谦虚、懦弱、恼怒、流逝、羞耻。覆灭、氧化、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的课外作业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机械单一型向多样型作业转变 1.回答法。是教师当堂提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在交给学生“起跑后转入途中跑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步不应出现哪些现象?”“摆动腿应怎样做?”“两臂怎样摆动?”“你知道该怎样做了吗?”  相似文献   

4.
陆克俭 《早期教育》2006,(10):14-15
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有人问我:现在的教学研究应该搞些什么?怎样才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怎样才能把教学研究搞得有声有色、久盛不衰?搞哪些教研活动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由此看来,虽然大家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研究,但是要做得有乐趣、有长进、有成效,并不容易。对此,笔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历和感悟,从“研究型教师”的心理品质培养与教学研究的“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向热衷于幼儿园教学研究的同行们,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二期课改要求三个转变:课堂教学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由“灌输型”向“启发型”转变:由“结论式”向“过程式”转变。要实现这三个转变,一个根本基础就是要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但在具体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6.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课堂教学结构也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寓教于乐,其乐无穷”成为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如何使“快乐教学”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朱红霖 《数学教学》2013,(10):18-22,45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其中由“教会学生”向“教学生会学”就是实现这一模式转变的具体行为之一.而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优化学习思维的过程又是会学习的重要内涵之一.那么什么前提下,我们要反思?我们如何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如何优化我们的思维?笔者就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从一堂思想品德公开课中得到了启示。这堂公开课的课题是《劳动光荣》。教学前一天,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走访劳模,和家长谈心,了解“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劳动光荣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学生都生长在农村,对“劳动”这一概念很清楚,“劳动”有什么样的价值学生是知道的。课堂上教师着重讲述“小麦的生长过程”。老师提问:小麦从幼苗到结出果实这一过程中需要人们做些什么?学生对这一过程都很熟悉,纷纷举手说:“需要农民伯伯去锄草、施肥、做好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 等。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农民  相似文献   

10.
实现教师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型、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教r)~ztj何做行动研究,从而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如何通过“自传研究”而发现真正的自我、创造自己的知识?教师如何通过“合作自传”以集体创造知识?教师知识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如何成为课程领导者和教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教师也应该转变职能,首先从做研究型教师入手。一提到"研究"二字,许多教师常常望而却步,片面认为那是专家们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了。那么,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研究型教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其实研究的内容就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而搞研究也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得到  相似文献   

12.
做了十多年的教师,整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得不亦乐乎,但对什么是教育,从未做过多思考。随着教改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重新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才发现整天挂在嘴边的“学生”一词处处透露着玄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目的又是什么?仔细玩味“学生”这个词语,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学生:从字面上解读“生...  相似文献   

13.
生产实习教学中的“产教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产教结合”思想怎样能在学校实习教学过程中赋之于具体实践呢?我们认为 :现行实习教学应做到“三化” ,即实习课题产品化、生产产品课题化、教学组织管理企业化。所谓实习课题产品化 ,这里面包含二方面含意 :一方面是将每个实习单项训练课题“包装”成“产品”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在做产品而不是做训练课题。我们可以将一些已成熟的课题加以“包装” ,如对课题要求及评分标准进行改变 ,引入产品质量观念。“产品”是合格品 ,学生该项课题训练才能“过关” ;或将“产品”分为一…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意味着我国的英语教学由“交际法”向“任务型教学法”转轨的开始。那么,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涵义是什么?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近两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情况如何?在实施中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需要“一传到位”北京二中教育科研室范基公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地向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课题时时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惑。困惑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是理论准备不足。在为家长学校讲课时,我向自己提出了一个教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教育?”说实在的.尽管在...  相似文献   

16.
谢国松 《中学教学参考》2012,(17):20+70-20,70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从过去的主要关注知识技能转向关注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的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承载多重教育功能.面对新课标教材内容、体系和要求的变化,如何深刻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感受,我对“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这两个一直困扰教师的问题,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蔡凤娟 《今日教育》2012,(12):58-59
教学反思直面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切口小,易上手,能在用教育教学理念分析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所以,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学校和教师重视。没有什么研究方式是十全十美的,教学反思在当前也出现了几个误区:一是反思的视野紧盯着教,只看到“教法”与先进理念的吻合,不能从学生的反应中审视我们的“教”;二是反思像检讨,提出了不少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念,转变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出现了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及分析,谈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