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文章阐述了发展城市近郊农业旅游的意义,提出了农业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新设想,并结合金华市石门农场实际,提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建设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工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新兴的一种农业生态旅游方式。信阳市不仅茶业资源丰富,而且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极具潜力。分析了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意义及信阳市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即开发特色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等,推动信阳市茶业经济与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河北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河北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汉江源头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它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又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汉江源头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区位、交通、气候、资源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应该深化认识,巩固优势,突出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培训旅游人才,打破条块分割,树立协调发展的总体观念,以促进汉江源头农业生态旅游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入手,探讨了生态旅游的概念,论述了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以求对生态旅游的实质有一个科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杨滨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25-28
无公害农业是乡村生态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它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无公害农业最终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深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双重回归,青海省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发展的三个最新理念,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实践和运行方式。生态旅游是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工具,旅游循环经济涵盖了生态旅游而且内容更广泛,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和旅游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旅游发展由生态旅游向旅游循环经济推进,最终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由于经济落后和区位条件较差,决定其旅游业持续发展必走生态旅游之路。同时该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该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和机遇。本在对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即: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加快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景观区;提高地方居民的参与程度;确定其生态旅游目标市场,有重点地进行宣传促销;确定生态旅游景观区的生态容量,切实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具有协调性、可持续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高效性和公平性。通过对北京市山区深入调查研究,归纳出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六种典型模式:观光农业+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经济沟建设相结合模式;休闲度假、会议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城镇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对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恭城模式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恭城人变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县域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生物立体共生型、有机物多层利用型、山区生态农业工程及资源开发型、全面规划良性发展型;我国县域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主导特色型、示范园区型、高新技术型;我国县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景观休闲型、科考探险型、民族文化型、农业科技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的政策论争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亦有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功能。目前一些国家利用多功能农业巨大的潜在价值和正外部性加大对农业的补贴与保护,损害了农业出口大国的利益,引发了对多功能农业理念及价值的政策论争,焦点在于其到底是提供社会正外部性还是为农业贸易保护寻求理论依据。通过论争,现代多功能农业理念与政策在逐渐被接受,其价值在争论中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南洞庭湖区旅游与农业融合效应评价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洞庭湖区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已经实现初步发展。基于前人的研究,从产业融合的视角运用熵值法对南洞庭湖区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进行测评.发现本区域旅、农融合与城市化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业与旅游业总产值增长率、环保投资力度等指标息息相关。基于此,应做到立足区域,以扩大社会效益面;立足产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立足长远,以生态效益促进二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兼论安康旅游产业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村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依托,是现代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既是城市消费需求变化的产物,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在一些经济落后但农业资源较好,生态与人文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旅游观光农业将成为21世纪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安康处于关中古代人文旅游与三峡、神家架、张家界自然风光旅游长廊的中间地带,又有秦巴山林,汉江水道的独特条件,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探究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第一产业(特色农业)的延伸、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渗透(乡村旅游);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第二产业的重组及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工业旅游);绿色生态基础之上的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分区”对策.旨在解决以“生态”和“绿色”为背景下的该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功能配置最优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惠城区农业经济圈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都市型、观光型、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体而言,一要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经营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二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增长方式从以量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三要推进多元化发展,加快农业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9.
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生态学原理,根据黔南实际,发展生态产业非常必要和有效。黔南可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生态旅游业,以带动其它生态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壮大黔南经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苏州工业化进程启示人们:地处洞庭湖东岸的岳阳,要打造生态低碳经济品牌,应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现代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现代战略新兴产业体系、长江岸线大耗水产业体系和现代船运物流产业体系等五大特色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