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随着电影、电视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媒介",中国也步入了视觉文化时代.于是,影视文化和社会文化具有了事实上的同构性:影视文化参与绘制"文化地形图",社会文化也以影视为舞台展现其"绮丽诡异".具体而言,新时期影视文化呈现出了哪些变化?戴什么眼镜才能望穿这些迷障?当前的影视批评缺少了什么?以上便是陈旭光在《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一书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勇刚 《现代传播》2002,(2):111-112
尽管中国有学人把“文化”二字局限于书籍范围之内 ,但当随着影视事业蓬勃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亦成不争的事实 ,影视文化终于以文化自居于世人之前。关于影视文化的研究论著虽然时有出现 ,却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研究观念、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等方面。其一是只从单一角度研究影视文化 ,缺乏多角度的透视思维将影响影视文化的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其二是只谈影视文化中的掌故轶事 ,以只言片语的表面评论替代内在的文化底蕴分析 ,置广袤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于不顾。其三是对影视文化缺乏系统的论述 ,偏重电影或电视 ,缺乏共性的研究 ,…  相似文献   

3.
影视文化三论(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就影视文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梳理。关于“影视文化界定”,涉及到:①电影、电视与影视;②“影视文化”的三个系统;③电影、电视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等问题。关于“影视文化(广义的)构成”,涉及到:①物质层面;②制度层面;③观念层面等问题。关于“影视文化(狭义的)几个基本关系”,涉及到:①社会历史与“影视艺术本体”之关系;②影视艺术本体自身的几个关系;③影视艺术本体与受众的关系等问题。本刊将分两期连载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文化审美需求的提升,我国影视文化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代契机,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电视、电影及广播等影视文化已然成为当代大众生活娱乐、信息沟通的重要媒介.其中影视文化中的影视语言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符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与一般语言不同,影视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视听感官,以直观、具体、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纵观我国的影视文化和语言传播现状可知,影视文化在带来高层次文化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在引导和塑造着社会大众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对当代影视文化发展进行方向引导和立场规制势在必行.由易存国所著的《影视文化》一书对影像及影视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全面论述了影视文化的传播、内涵、产业及知识产权,并对经典名作进行了赏析介绍,内容丰富全面,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对探析影视发展和文化意识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 三、数字时代的多媒体现象文化 回首上一世纪,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和电视在20世纪共同组成了一种影视文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纪录、保存、普及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其巨大作用甚至可以同人类文明史上创造文字、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相媲美.  相似文献   

6.
方言出现在近代大众媒体上,最早可追溯到清同治十年(1871年8月)基督教会创办的宗教性刊物<圣书新报>,这个刊物用上海方言撰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方言杂志之一.①近几年,随着方言文化的升温,电视、电影、广播、网络上大量出现以方言为传播形式的作品.从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当今中国方言影视文化现象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肖婉 《报刊之友》2014,(4):87-88
《电影传奇》蕴藏着崔永元在娱乐人生和文化坚守方面的努力,栏目兼顾了电视文化的思辨性与娱乐性,重在标榜媒体的文化责任和艺术诉求。老电影的艺术魅力被电视传媒的多元性所延展,崔氏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新鲜样式的电影鉴赏。  相似文献   

8.
从不知电视为何物,到成为拥有3.17亿台电视机、3000多家电视台、近 11亿经常观众的电视大国,我国仅仅用了40余年的时间.如今,电视已成为普通中国家庭必备的物品,电视文化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据统计,如今公众获知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新闻,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闻类节目则以直观和及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其它媒体和文化样式受到冲击.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电视大国,在技术上,中国已成为继美国等地区之后第4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系统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影视文化三论(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 三、影视文化(狭义的)几个基本关系 由于广义的影视文化构成成分复杂,电影与电视之间既有交叉、共同点,又有各不相同的领域和范围,所以当我们对影视文化的几个基本关系进行表述的时候,应当就狭义的“影视文化”,即电影与电视共同、交叉的那一部分,即“影视艺术”领域来予以展开。 在“影视艺术”这一领域,存在着社会历史──影视艺术本体──受众三个方面的关系,即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多重关系。 (一)“社会历史”与“影视艺术本体”之关系 在影视艺术本体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上,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许勤龙)“中国西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成立庆典暨揭牌仪式近日在陕西师范大学积学堂隆重举行,来自陕西影视界的专家、学者与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近千名师生共同见证了研究中心成立庆典。“中国西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是陕西师范大学依托西部地区丰厚的影视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余林 《声屏世界》2008,(7):40-41
在主流媒体掌控话语权的今天,一个新兴的“话语”现象已经形成规模:方言电影、方言电视剧、方言新闻等以有别于传统话语的形式传播着区域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影视发展历程为切入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现状,试分析中国方言影视文化现象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数码影视正大踏步走进我们的视听领域。这种能够强烈支配观众感官的影视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影视发展与传播以科技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略。 数码影视与电影、电视相比较,同属一种工艺性、程序性很强的文化产品生产系列和大众传播系统,在制作、传播的诸多环节中,既有文化、艺术方面的要求,也有技术、工艺流程的标准。由于数码影视每道工作环节采用大量的数码技术,使得数码影视从传统的影视制作与传播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数码影视既是对电影、电视传媒的补充,又是有别于后两者的一种新兴系统工程。 1、数码影…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电影1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家庭叙述以喜剧化手法透视了时代风貌、侧重家庭的温情抚慰与个人成长,在冲突中展现和解。中国电视电影的家庭叙述呈现的主流情感与中国电影的社会关怀倾向一脉相承。在肯定电视电影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真诚呼吁中国电视电影实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欧洲影视文化历史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其三次电影运动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迅速,诞生了许多具有较高审美艺术和较好票房成绩的优秀影片.文章以欧洲两次电影运动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为代表,分析对当代中国影视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探寻电影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规律,为当代...  相似文献   

15.
电视电影在影视母体中寻找个性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梅 《现代传播》2005,(5):108-110
电视电影是影视合流的产物,是一种融合了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特点的新的艺术样式,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为进一步发掘电视电影独特的审美魅力,提升电视电影的审美品位,在创作上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又有别于电视剧的特殊技巧和规律,笔者试图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研究方法,挖掘电视电影艺术创作的审美思维过程的深层结构,探索审美思维发生的整体性规律,并着重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推出自己的系统见解。艺术的个性是区别于各种艺术形态、样式的主要标志,也是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以及对自己发现的结果,一句话,个性是每一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剧与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现代传播》2002,(1):77-80
随着消费观、娱乐性、商业色彩的渗透和冲击 ,中国影视文化面对挑战。本方着重对中国电视剧所承继的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观照 ,并通过对一些电视剧叙事文本的解读 ,分析了中国叙事审美传统在中国电视中存在的形态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琳 《视听界》2002,(6):21-22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视听门类,它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英国的电视电影出现于80年代,之后便迅速成为一个特别突出的工业现象,为其民族电影发展提供了空间。电视电影在中国的出现绝非偶然。由于近年来中国民族电影的不景气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兴起,为解决电影频道的片源问题,“为适应影视合流的国际化趋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丰富电影节目,培养影视新人”①,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于1999年初在国内率先推出电视电影。截至2001午5月,“电影频道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18.
身体不仅是一个生物存在,更是一个社会文化建构。本文以中国当代影视文化中的"身体意象"为研究对象,输理其发展的基本历程,并从藏于身体之后的反思来对身体叙事中的身体意象进行探讨,揭示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以促进对中国现阶段影视文化种种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陈持 《传媒》2016,(1):19-21
如今,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全球化与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播、电影、电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革新、信息交流与互联网的高速运转使国际传播拥有飞速发展的空间,也使得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影、电视展开了更激烈的国际传播竞争.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这为中国的广播影视走向国际提供了深厚、多样的本体资源和独特景观.中国应该拥有与之身份和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公益性电视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正在对中国电视的国际传播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