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生是学校教育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心,许多家长只养儿不育人,优秀生缺乏良好的性格及心理调适能力,以致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了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预防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优秀生是学校教育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心,许多家长只养儿不育人,优秀生缺乏良好的性格及心理调适能力,以致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了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预防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优秀生是学校教育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心,许多家长只养儿不育人,优秀生缺乏良好的性格及心理调适能力,以致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了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预防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优秀生是学校中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又被他们优秀的成绩所隐蔽,不易被发现,如不能及时引导和教育,则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现在的许多优秀中小学生,虽然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消除,必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一、对优秀生认识的误区优秀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与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有直接关系。而家长和教师的这种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又与他们对优秀生的片面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对身边的优秀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许多优秀生虽然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挫折承受能力差优秀生一般都生活在顺境中,在家有家长的百般疼爱,在校有老师的特殊照顾,萦绕耳边的是赞扬、鼓励。一路走来,一帆风顺,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如偶然的考试发挥失常,在某种比赛中失利等,轻则惶恐不安,重则悲观失望,丧失信心。2.心理负担较重一般来讲,教师和家长对优秀生的期望值都很高。…  相似文献   

7.
陆春雷 《上海教育》2005,(9A):50-51
优秀生是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表现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这也使他们身上的缺陷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被掩盖,在成绩优秀的背后往往还会有特殊心理。  相似文献   

8.
肖永春 《中国教工》2011,(12):38-38
许多教师习惯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三类: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秀生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不仅学习认真,成绩拔尖,且学习悟性高,自觉性强,往往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青睐。但是,优秀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同样会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自身优势带来的问题:高傲自大、自私狭隘、感情脆弱、甚至自闭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学习成绩所遮盖,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及时地给予教育,引导优秀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学习和生活中的位置,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校、家庭、社会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分即学业优秀,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尤其是学业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学业优秀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学优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优秀生,也就是说优秀生应该如何界定?这似乎是个不值一提的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认为,优秀生涵盖两层含义:一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二是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可否认的是,在“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某些领导和教师的思想里,优秀生就是那些成绩优秀,能为学校、教师增光添彩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提到成绩优秀生,不少教师的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乖巧伶俐,善解人意,严守纪律,学习成绩更是绝对令人满意,他们是教师眼里最放心的“好学生”。由于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纵深化发展,教师的思想意识尚待提高,在更多情况下,教师往往将“有心理问题”与学习困难或纪律不良的学生联系到一起,相对忽视了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实际情况是,在成绩优秀的这部分学生中,也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表明,部分优秀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过于顺利的成长经历,过高的期望值,过分地追求完美,是优秀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优秀生心理问题的矫正,需要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降低过商的期望值,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以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关注优等生     
在学校,我们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疏于管理,认为他们是放心学生,是老师手中的宝贝。这致使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学习成绩优秀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  相似文献   

14.
初三学生每临毕业都有一次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它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一次终结性评价,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纵观我校近几年的测试成绩,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优秀生并非优秀,学困生并非不优秀。”此话并不矛盾。对我校2006年430人的物理实验操作成绩进行调查,满分的132人,其中优秀生满分的35人,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吗,最近浙江嘉兴市的小学取消三好学生的评比,杭州的两所小学也不评三好生了,你觉得这样好吗?历来,在老师和你们眼里,三好生是班里最优秀的孩子,现在没有三好生了,那么,在你们身边怎样的同学是优秀生呢? 原来人们认为成绩好是优秀生,三好学生的评比也用分数作标准,结果三好只剩一好。这样的优秀生同学不喜欢,优秀生自己也不开心。(林宁 10岁)  相似文献   

16.
1."数学高才生和数学普通生"概念的界定和本子课题研究的范围1.1"数学高才生和数学普通生"概念的界定数学高才生有学者认为,数学考试成绩最优秀的5%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有学者认为,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能得奖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有学者认为,那些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得到较好数学成绩的学生;也有学者认为,智商高且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是数学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优秀生",总认为他们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表现突出、遵守纪律,给人一种"安全感",根本无需操心。由于教师忽视了对这些成长在表扬和掌声中的"优秀生"的关注,自我要求弛懈了,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各方面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使"优秀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培养。那么如何关注优生,让优生更优呢?  相似文献   

18.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各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优秀生”。这些学生平时在学校里普遍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但是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并没有都在事业上取得  相似文献   

19.
学生应克服怕输心理习惯上我们总把成绩最优越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然而优秀的学生是否只同学术成绩挂钩?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优越,但品格却相当恶劣,这算不算是好学生呢?新加坡陈思君在《过度追求成绩,不是健康现象》一文中这样写道:“……学校里的优秀生不断地增...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信息社会,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的繁荣,通信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年年紧缺。因而,许多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纷纷以第一志愿的高分报考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93年,校本部通信专业自主招生104名,获得4000元奖学的A类优秀生就占了招生人数的50%。95年9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本市招生298名,经统计,会考五门成绩为444分以上者占了招生人数的52%,高考四门成绩为445分以上者占了招生人数的41.6%,获得4000元奖学金类的优秀生就占了招生人数的六分之一。面对这么多的优秀生,这么多的好苗子,通信学院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匡宝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