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飞矢不动——飞着的箭并没有运动,听起来是不是很荒唐?但它却足一个非常名的论题.提出它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这个论题被人们称为芝诺飞矢不动悖论.下面我们共同重温一下这个历史上名的悖论.看看你能不能驳倒他.  相似文献   

2.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9,(11):F0004-F0004
函数的重要性尽人皆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函数能够描写运动过程”.不过,函数描写的运动,会导致“飞矢不动”的悖论.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相似文献   

3.
“飞矢不动”悖论的数理方法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对芝诺的“飞矢不动”的错误多有批判,但终究未击中要害。本文用数理方法分析了芝诺以孤立点代替极限点,以共性及不能出现的现象作为判别物体动、静状态依据的错误;阐明了“飞矢不动”命题本身具有动静相对性辩证思想。定点卫星与地球角速度相同,是从旋转角度体现动与静相对性的关系。与芝诺同时代稍后的我国《庄子》一书提出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一符合现代辩证法和物理学的命题,为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西方哲学史上“芝诺疑难”中的“飞矢不动”从逻辑的角度予以了分析。指出芝诺的论证有效,但犯了“混淆概念”与“虚假理由”的逻辑错误,使论题未得到证明。文章将逻辑融入哲学分析,辩证地肯定了芝诺论证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5.
基于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与“无穷概念、逻辑”相关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分析了“概念、逻辑、悖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比了无穷理论体系中三个组成部分新、旧内容之间的主要区别,即经典无穷观和新无穷观,与“无穷”相关的经典数量体系和新数量体系,与“无穷”相关的数量形式的新、旧处理理论和技术(比如极限论)。进一步分析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家族千百年来悬而未决且不断繁衍壮大的原因,事实证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在对这三个悖论所揭示问题的研究工作中那种“忽视基础理论研究(重形式-轻本体)”的思路一直是错误的。得到明确的结论,现有“概念-逻辑”、无穷理论体系基础的缺陷使人们自古以来一直无法知道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是“三胞胎”悖论,它们生于、养于、受保护于现有知识理论体系,与该体系共存亡,在现有知识体系中不可能单独解决其中的任何一个悖论;人类2500多年来艰辛却无果的“无穷悖论”史证明了经典无穷理论体系中与“潜无穷-实无穷”相关的各种内容是错误的、必须抛弃;注重“概念-逻辑”的研究,构建、研发以“无穷规律、性质及其载体”为基础的新无穷理论体系及其相关的逻辑体系,是解决这“三胞胎”无穷悖论悬案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绿蓝悖论”经古德曼提出后,引出了各种“绿蓝”学说,有些学者从某种意义上将“绿蓝悖论”等同于“新归纳之谜”。本文通过对“绿蓝悖论”悖不悖的多视角分析和回答,指出“绿蓝悖论”不悖,它不能完全表达“新归纳之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语义悖论”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理性的千古之谜,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语言逻辑视城下语义悖论研究中的“语境敏感”方案的详细考察,并对该方案方向的重要代表、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语义悖论的根源可被进一步归结为“预设错误”,利用关系矩阵澄清了西蒙斯对情境语义学方案“层级”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从“概念、数量观、形式语言”三个角度认识新、旧无穷体系之间的主要区别,研究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三胞胎”千百年来悬而未决且不断繁衍壮大的原因及由它们所揭示的现有传统无穷体系基础中的缺陷。得到两个明确的结论,(1)现有传统无穷体系基础的缺陷决定了这三个悖论之间实际上是“三胞胎”关系,应该整合它们所揭示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2)自古以来在这个领域中那种错误的“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工作思路使人们无法认识这三个悖论的本质、无法解决它们所揭示的问题,以“新无穷观—新数量体系—新极限论”为基础的新无穷体系的产生是与“无穷”相关的数学基础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语义悖论是无论假设其真还是假设其假都不能成立的命题 ,就此意义而言 ,可称之为“不真不假命题”。除了具有悖论性质的“不真不假命题” ,还存在着具有半悖论性质的“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对于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 ,应该采取与对不真不假命题同样的态度。语言层次论能消除不真不假命题那样的语义悖论 ,同样也能消除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那样的半语义悖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市场化”只是人们从市场经济法则中对教育发展某一方面需要的“理想化”反映。它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即:市场对象的商品属性悖论、人才价格悖论、人才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悖论。加之公有市场化理论自身又不可能在既定的论域内对存在的“悖论”予以逻辑协调或消除,因而,教育市场化便只能是一种虽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又包含内在矛盾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实践上很难也不可能建构起真正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1.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学思想,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这些争论涉及到对马克思伦理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深入《手稿》文本,围绕“异化”、“劳动异化”这些中心范畴剖析马克思论说的基本理论构架,在“道德异化”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视域中,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用逻辑的方法去“问”“答”,可使论辩更富有理性。显示矛盾式、精神助产式、设置圈套式等提问,及名实相符法、类比答辩法、假言断定法、隐含断定法、二难断定法、同构悖法等回答方法是几种有效的实用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6.
“自然”是西方文论中有关文艺本质问题的重要理论概念,由于含义十分广泛,因而使用情况纷坛复杂。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理论家的有关论述,对其含义作出粗略辨析,并指出其含义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游”,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审美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望,“游”成为深蕴中国文化人心灵中的情意结,成为中国传统美学境界论中的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荀子《天论》中“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自然之天”和“人为”的思想,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意志之天”与“因任自然”的论调。  相似文献   

19.
克拉申有关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设”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习得、学习假设、输入假设和年长与年幼学习者成功的比较三方面缺乏充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其观点,从而影响了该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由于本身“明道”思想的困惑,晚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一方面以鲜明的情感为本位的理论特色,营构了晚期颇具特色的“快意累累”的抒情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儒学情怀的惯常作用,文学创作的内敛的气质也颇浓,这是柳宗元晚期诗与文的风格大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