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云玲 《兰台世界》2016,(18):103-105
春秋战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生产关系难以继续维系,但又没有新的生产关系,从而使得社会变得比较混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有识之士都进行了治国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治国思想,这些人代表的阶级不同,提出的治国思想也是不同的。墨子代表的是平民,提出的治国思想是以保护平民利益为主。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用、非攻的治国思想。墨子的这些治国主张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河 《兰台世界》2015,(6):149-150
东周末期礼崩乐坏,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一方面结合时代特点,捍卫儒家坚持经世济民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坚持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指导下,鞭辟入里地阐明了武术之技,武术之用,武术之德。  相似文献   

3.
交流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主要需求,对话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对话活动从两干多年前就已开始,其中最著名者,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探讨人类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中国有《论语》,主要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罕见因而令人神往的思想大爆炸。  相似文献   

4.
朱荣华 《大观周刊》2011,(27):17-19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西方思想的最伟大创始人之一。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作为东西方先哲的孔子与柏拉图,他们是人类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两颗耀眼的长明星,是中西文化“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分别是中西两种文化的祖师,对于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他们身上,不但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思想等方面也有许多可比较之处。对于这两位先哲,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用科学的态度寻求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吸收他们尤其是西方文化、思想的优秀成果充实自己,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战国末期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尽管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但荀子并非一成不变地继承孔孟之道,而是在诸多方面与孔孟有所不同,并且在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上作出了重大的思想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晓娟 《大观周刊》2010,(37):22-23
荀子是先秦继孟子而起的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体系,本文对荀子的哲学思想作一简单梳理,领会荀子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思想遗产,以期对荀子的哲学思想有个全面理解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战国末期荀子的教育思想有着完整而独到的理论体系。在荀子的教育学说中,提倡尊师重教的思想,努力实现知识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重视实践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与古代思想文化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任秋君  李敏 《兰台世界》2012,(36):99-100
荀子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在荀子的诸多思想学说中,体育休闲思想较少被人提及,但确属荀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主要儒家代表人物对诚信思想进行了阐发,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商家经营牟利的之根、统治者治国理政之道。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具有神秘性、道德至上性、宗法血源性等特征,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维护市场秩序的良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并对促进中华民族其他优良传统的形成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和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是晚清学者"董氏学"研究的两部重要著作。由于作者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背景的差异,他们撰写此书的目的和学术研究方法有很大不同。在关于"董氏学"的许多重要命题上,如"三世说"、"三统说"、孔子改制、"口说"的可信性、阴阳思想的解释中,两者都表现出不同的政治与学术取向,从中亦可折射出晚清学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美 古典主义精神源于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理念世界与物质世界,并认为两者是对立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不完美的实现.显然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是对经验世界和自然人性的否定.他寄希望于艺术的,是依照一种理想来改造现实,改造人性,如其所言:"我们的城邦不是别的,它就摹仿了最优美最高尚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真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樊海伦 《兰台世界》2012,(25):95-96
荀子(约前313—前238),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经典的传承作出过极大贡献。《乐论》是荀子继承和发扬孔孟儒家乐理理论的一部名作,原始文本虽已失传,但其中所体现出的荀子的音乐思想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战国后世的音乐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荀子音乐思想中有关音乐本质与特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郭少云 《兰台世界》2013,(19):148-149
<正>西周是周武王在姜尚、周公旦等人的辅佐下推翻商纣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西周在建立以后在政治上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在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上,这些改变也体现在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上。在夏商时代,国家的君王宣扬"王权天授"的思想,大肆宣扬君王就是上天的代表,是不可动摇的。西周的统治者对统治思想进行了修改,他们宣扬"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核心思想就是地上的君  相似文献   

14.
<正>本书全景式呈现了孔子、孟子、荀子一生的行迹和儒家思想在原初时期的发展历程,系统书写了孔子周游列国、教书育人的图景和初衷,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5.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是《荀子》首章首次对礼、法、类关系的阐述,对它的准确理解,直接影响到对荀子学派属性的判定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借助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和“类”在体例上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荀子所说的“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战国后期诸侯混战,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从治国思想到政治立场都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些政治见解的不同,一方面影响了战国时期的音乐理论,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音乐特征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思想、治国理论等。  相似文献   

17.
黄老思想是战国中后期"道术将为天下合"的典范。黄老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但为"法主礼辅",彰显了齐国文化重事功的精神。荀子受齐稷下学宫思想影响,也主张"隆礼重法",但其立场和根基是儒家,因此他属于"礼主法辅"。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可明历史得失,从黄老"隆礼重法"思想中吸取法律现代化的本土资源,对当下"法治中国"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荣辱观对中华民族荣辱观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荀子思想长期以来甚受学坛重视,研究成果累累,但未有学者对其荣辱观进行系统地梳理,因此笔者不揣冒昧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图书史上有两个最成熟的书系就是中国书系和西方书系,两者在不同的图书形态上有很大差别,本文就主要针对中方书系和西方书系在图书形态各个方面的异同,以此来共同探究双方带给世人丰厚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之中,秦始皇"以法治国"管理思想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秦王朝能一统天下,国家经济、军事力量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制度的秦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