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至今,仍然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汉语外来词的界定方面有一个争论已久的热点就是意译词的归属。笔者以现代汉语本体知识为理论基础,浅析了为何将意译词归纳为汉语外来词范畴。  相似文献   

2.
汉语外来词是一个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范畴。各类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语言文化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外来词范畴中地位的不同。从语言二重性来看,外来词范畴中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隶属度较低。从文化二重性来看,各种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文化因素的多寡并不在于其引入方式,而在于其本土化程度。总体来说,在汉语外来词范畴中,谐意音译词处于中心区域,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处于边缘地带,是边缘外来词。  相似文献   

3.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统筹主编的《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是一部中型外来词词源词典,其收词对象主要为外来词。通过对《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所收的124条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从共时的角度看,近代汉语晚期的外来词以意译词为主,且多为科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的外来词上古时期以音译词为主,中古时期以来则以意译词为主。它巩固了佛教外来词涌入后汉语合成词以偏正式为主体的局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大量佛经的翻译生成了很多汉语所没有的词汇。这些佛教汉语新词属于宽泛意义上的佛教外来词。它们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化,扩充了汉语词汇。按照它们的得来方式,即翻译方法,可以将其分为:音译词,新造词,意译词,半音半意词。通过分析这些佛教外来词,它们融入汉语的成功给翻译外来词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语言文化接触的产物,是文化移植的结果。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外来词引入是和历史上的几次翻译高潮一致的。对于意译词是不是外来词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赞成把意译词看做外来词的观点。意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意译外来词对汉语言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意译外来词研究,特别是纯意译词的研究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过程中,关于意译词的归属问题更是一直在学界存在着不小的争议,部分学者提倡将意译词划归外来词之中,而有部分学者则持反对意见。本文将在分析评述前人所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意译词归属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探讨并提炼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7.
汉语学界关于外来词的研究在其来源、所属范畴、分类方式和认可程度等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但对于意译词、仿译词、字母词和日源汉字词是否属于外来词范畴则存在分歧。经过梳理分析,本文认为意译词和仿译词不能算作外来词的一部分,日源汉字词可以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外来词,而字母词能否算作外来词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的吸收引进是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汉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汉民族吸收的外来词有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译型、音译+表类属词型、半音译半意译型、借形词、字母词等几种。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一直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外来词的分类目前仍然较为混乱。本文在大量收集汉语外来词的基础上对外来词的分类进行新的尝试,按照汉语处理外语词方式的不同,将汉语外来词分为两大类,即单一方式类和组合方式类。单一方式类包含音译、意译和形译三种基本方式,各种基本方式下又有若干种具体情况;组合方式类即按照“半……半……”和“……加注”两种格式将三种基本方式进行组合。如此将汉语中的外来词分为22个小类。  相似文献   

10.
外来词是不同文化接触的产物。一种语言对外来成分的接受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该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纵观历史,在汉语动态词汇库的进化中,母语同化外来语、意译排挤音译是主流;但在不少情况下,外语词异化了母语词,音译词淘汰了意译词,也是屡见不鲜的。前者反映出汉民族恪守传统的保守性和汉语强大的传统惯性,后者则映射出面对发展汉文化的宽容博大与汉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源源不断地吸纳了英、法、日、德等主要语种的有用词汇,先后出现过四次借用高潮,并在交际实践中将其同化.为己所用。对这些“洋”味十足的外来词,汉语在借入和吸纳过程中或借音,或借形,或意译,不但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库,而且折射出特有的异域文化信息,反映出汉文化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开放心态和对异域文化的拿来主义态度以及汉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长期存在着外来词的使用规范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既不合法、表达意义又不够明确,容易在言语交际中造成误解,因此,不应提倡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应区分不同情况,规范使用外文字母词:有些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已有对应的意译词语,就不应当再使用;有些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一时难以作出简短而又明确的意译,应当在外文字母词后加汉语注释。规范使用带外文字母的词语可与规范使用外文字母词作同样处理。从汉语外来词溯源、形式及影响和规范四个角度看,外来词在使用中存在着外文化入侵及表意不清两大问题,外来词使用应该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3.
"粉丝"现象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丝”是当前流行的音译词。流行的原因是:网络语言和外来语盛行;音译词与意译词的较量形式;现代汉语规范评议标准的变化及词汇演变中新词与旧词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数量日益增多,可见外来语在日语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一切先进事物的国家。在日语对汉语以及欧美语系的吸收过程中,日本文化也实现了对不同国度文化的包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构词理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据性是语言的基本特质之一。外来词的构词也毫无例外地具有理据性。实际上,外来词的构词过程也就是外来词译介的过程。外来词作为化的使被引入时必定会涉及到双方化的碰撞与交流,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译认知方式的参与,章谈论了汉语中外来词的译介趋势之后,论述了汉语中外来词构词的化理据和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6.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出现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译外来词,音译是最基本的办法.音译词中渗透着诸多的文化因素,要正确地音译外来词,译者必须深刻了解两种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把原文作者的意图用符合汉民族心理和文化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文章通过对音译词和音译词翻译方法的研究,来探讨音译词中的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English,as a cosmopolitan language,is one of the most colorful languages in theworld.Itis rather open to the foreign words.Considering its shorthistory of1 50 0 years,it is surprising that English has absorbed a great number of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of almostevery language all over the world.In a survey of the1 0 0 0 mostfrequently usedwords in English,it was found that 38. 3% were 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s( Crabtree,1 991 ) . The English borrowings are not only from French,Latin,…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同一颜色词在这两种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时相去甚远。因而颜色词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误点,也成为英汉互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英汉颜色词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入手,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强调了在翻译中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性,并试图探究翻译英汉颜色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因素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本论文分析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发展史,包括外来词以何种方式引入到英语中,以及英语外来词的影响力和分类。  相似文献   

20.
外国和其他民族人地名被译为汉语时,在语音形式上一般要汉语音节化,维、哈语人地名音节尾或词尾辅音音节化的规律及音节化后汉译也有这些的特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正确译写维、哈语人地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