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隔天是圣诞节,放假一天. 中午我和柏森各骑一辆机车,来到胜九门口. 孙樱穿了一件长裙,长度快要接近地面,我很纳闷裙子怎会那么长?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1,(7):36-36
春季,是一个充满浪漫的季节,因为气候还有些微凉,所以长裙成为了众多MM春季穿衣的首选。这次小记来到位于小花园艾继名店的Ochirly专柜找寻各种搭配秘籍,长裙搭配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一条个性简单的长裙,无论是搭配机车外套还是短上衣,立刻就能让你立刻有明星范儿。成功的搭配不仅能穿得舒适,更能赚回足够的眼球。这,就是长裙搭配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5,(3):52-52
二十年前的男孩子,标准的形象是脚踏一双白球鞋,穿条蓝布裤,胳膊肘上套件缎面般软滑的的确良。他们理个寸头往街边上一站,就是彻头彻尾的“酷哥”一个,保准让现在赶时髦的年轻人无法盗版。而当时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孩儿家,自然也不堪寂寞,她们穿红蓝的碎花长裙,边角上还小心翼翼地打了褶。而最会装扮的姑娘则穿质地是的确良的白裙子,为防止走光,她们又套上一层衬裙,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5,(8):52
二十年前的男孩子,标准的形象是脚踏一双白球鞋,穿条蓝布裤,胳膊肘上套件缎面般软滑的的确良.他们理个寸头往街边上一站,就是彻头彻尾的"酷哥"一个,保准让现在赶时髦的年轻人无法盗版.而当时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孩儿家,自然也不堪寂寞,她们穿红蓝的碎花长裙,边角上还小心翼翼地打了褶.而最会装扮的姑娘则穿质地是的确良的白裙子,为防止走光,她们又套上一层衬裙,走起路来裙角飞扬,像尘嚣上的一片云天,端的是仪态万方.的确良在那会儿是精致生活的标志,我们常穿着它在街头游荡,心中是满满的期待.那种单纯的憧憬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可供吟哦的:身上的确良与沿途的街景互诉着衷肠,晨风扑满我们的白衬衫.  相似文献   

5.
赵婕  辛渺 《出版参考》2005,(4):39-39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我也是这样,和自己喜欢的人见面的次数有限,所以,我每次见他所穿的衣服一定记得穿给路子看看。这是我们之间特殊的分享方式,除了述说那些细节,还要彼此帮忙留存一些印象。路子对我说:“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6.
睡衣上街     
我第一次听到人家跟我讨论睡衣话题还是很多年前。一个女孩向我提出她少女的困惑:“为什么你们上海人喜欢穿着睡衣上街?”我听完一愣,想起我的妈姨姑婆,总是做着堪称精品的头发,踩着精致的高跟鞋,穿一套花色睡衣,神采昂扬地走在去买小菜、买彩票或者搓麻将的路上。若不是突然被局外人问起,我还以为穿睡衣出门是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7.
张洪  浩然 《出版参考》2006,(9):53-53
也许是冬天的缘故.柏林看起来有些灰暗.一袭黑衣里裹着的多是如花似玉的青春。到处是浓雾刚刚退尽的气味,莫扎特的《安魂曲》似发自某个角落,悄悄向四周蔓延。我在街头等候红绿灯的片刻就明白了这座城市的传承,它还在马车洒踏、长裙曳地的年代里体面地日耳曼着.飘忽的行人吐着烟圈目光闲适地甩到对面.  相似文献   

8.
一直不怎么穿高跟鞋,成为记者之后尤甚。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行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穿平底鞋自然是简单妥当的。记得一次为了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几乎是一口气跑着上了8楼,上去一看就我一个女同胞,那份骄傲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不穿高跟鞋,当然就少了一些女人味,每天都步履匆匆,来不及搭配服饰,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剐的事和剐的人上。  相似文献   

9.
当女儿拿到那所地处祖国中原的军队重点院校本科班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才实实在在地感到,依依别情将伴随我度过漫长的144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打起行装,穿天山,越星星峡,通过长长的河西走廊和八百里秦川,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景和求知欲望,穿上军装扛上两块鲜红的肩章时,做为父亲的我,思绪万千。回想27年前,我“一颗红星头上带,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满怀报效祖国的一片赤诚,远离生我养我的中州大地和白发苍苍的父母,到祖国西北边陲卫国戍边。路漫漫其修远兮,竟走了近30年。历史的重复如此惊人,女儿如今正是沿着我当年西进…  相似文献   

10.
杨丽萍不是那种闪烁着耀眼“明星风采”的人,瘦瘦弱弱的样子,穿件挺别致的暗红色长裙,戴一副眼镜,像个大学高年级学生。走在大街上,很少能有人认出她来。然而身高1.65米,体重48公斤的杨丽萍在舞台上却光彩逼人。时而是火,时而是树,时而是月下的精灵,时而是飘洒的雪花……她以出神入化的肢体语言描  相似文献   

11.
当我还在过去时,我通过阅读进入未来;当我已在未来时,我通过阅读进入过去。阅读使我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我出入时空的世界,身无挂碍。因此阅读成为一件多么令人惊叹,令人喜悦的事。它能让人轻易突破生命局限,让整个心灵在时空中自由穿渡,任情飞翔。  相似文献   

12.
白领     
一次旅游,有个整天穿西服的男人总和我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就像韭菜地里冒出一畦蒿子一样,虽然都是绿的,却怎么看怎么别扭。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夹了口菜说自已是白领。就这样一个西装革履的白领每次去厕所都让别桌游  相似文献   

13.
颜春 《军事记者》2001,(1):45-45
从地方大学毕业后,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到了部队,被分到一个民族山区的人武部工作。但初次穿上军装的新奇与热情很快就被消磨殆尽。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我开始后悔放弃了回大都市的机会而选择了参军。但是,一次偶然的采访,却改变了我的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14.
大棉袍伴我访津西──平津战役天津前线采访生活片断李平我曾经有一件细布做的大棉袍,藏青色的面,银灰色的里子,絮的新棉花,里表三新,开放的地方还缀着一排子母扣几。它又当棉衣穿,又当棉被盖,伴我度过解放战争的三个严冬。平津战役的时侯,我穿着它在天津前线采访...  相似文献   

15.
田丽华 《记者摇篮》2004,(12):61-61
一位记者跟笔者讲过采访中遇到的一个“笑话”:在田问地头采访结束时,她要给农民拍张照片。老农说:“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家换身衣服。”他是想穿上自己箱底里那身西装再照相。在记者的眼里.老农站田里穿西装样子很好笑:但在老农看来.上报纸版面如过年过节一样郑重,要穿上他最好的衣服。记者觉得可笑.认为老农不懂着装的学问,劳动时着装太正式不得体;但老农以为遇到大事要把自己打扮得利索点才像个样。  相似文献   

16.
那年冬天     
冬天了,看见满大街女孩子穿上花花绿绿的羽绒衣,还时常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棉衣。记起那时候秋风凉起来,院里的椿树叶子一片一片往下落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张罗我们姐弟几个的冬衣了。姐姐个子蹿得快,妈妈总是先给她做新棉衣新棉裤,棉衣棉裤都是新里子、棉花,鞋面还是用杠杠尼或者格子布,鞋背中间有个滚边的小细鼻子,没有鞋带,脚一伸进去就行,那种鞋大家叫它“鸡窝灶”。后来家里条件好以后,就买着穿了。相片上我穿的就是那种有气眼系鞋带商店里买的,底子是黑胶的。有人也穿塑料底的,鞋帮上留一个白塑料细边,看着好看,但是路…  相似文献   

17.
圣三一     
1999年春天,我跟父母不经意地在伦敦贝克街附近逛,忽然看见前面一幢灰色大厦里,走出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学生。女生们都穿上黑色长晚礼服,手中拿着长笛和乐章,优雅的提着裙子的一端,慢慢走。男生穿的是传统的燕尾服。他们金头发、蓝眼睛,每个都好像小说Vanity Fair中的角色一样,各提着乐器,那一身装束走在斑马线的马路上,对照黑色计程车和繁忙的交通,好似一幅怀旧黑白照。  相似文献   

18.
并非偶然     
唐虎 《军事记者》2002,(8):66-66
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婴儿的第一声哭啼,意味着一个生命的开始;入伍的新兵第一次穿上军服,意味着一段军旅生涯的开始……而我第一次写稿,居然一下就上了《解放军报》。这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而且促使我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成了《人民武警报》的一名记。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我脱下穿了24年的心爱的军装,告别培养锻造我的火热军营,接受党和人民的安排,投身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档案事业。  相似文献   

20.
1999年第10期《新闻爱好者》杂志发表了我为纪念新华社河南分社成立50周年撰写的《难忘的年代》一文后,时隔50载的故友陆续来信、来电。 最早来信的是,远在新疆工作的赵青同志,她在信中说:“看到你在《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万分激动。当年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我闭上眼睛又像是见到了那些穿黄军装的与穿灰军装的老朋友。开封中山路中段那所旧址仍记得很清楚:咱们分社在后院,河南日报在前院,同志们之间团结友爱的情谊,使我终生难忘。”家在许昌的赵岚同志来信说:“看到你写的文章,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