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则是旧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的。因此,在例题的教学中,要做好知识的铺垫引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例如:现行教材第十一册第1页的例1“4  相似文献   

2.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运用已有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老师们致力于精心设计各种"复习铺垫",以便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识,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构建的过程。而新的概念总是在与学生原有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形成分化程度更高的认知结构。所以,增强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是学生有效掌握新知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铺垫,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学习。一、设置旧知铺垫,促进知识迁移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旧知识,不断同化接纳新知识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可以固定新知识的相关旧知识,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基本保证。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复习相关旧知识来增加认…  相似文献   

4.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新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学时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出发,通过对比类推,发现规律,顺利地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渡,使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数学。做好旧知识的复习铺垫。这是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实现从旧知到新知迁移的基础。如例 1,学校买来 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教学前,先出示复习题“ 20的是多少?”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该题是把 20看作单位“ 1”,要求的问题占单位“ 1”的,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  相似文献   

5.
课常结构的优化,就是使课堂教学诸环节相互作用,让学生多“动”起来 一、复习铺垫有牵动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有课前复习,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复习产生的铺垫作用,要靠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现。但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教师用力去引导、牵动学生,这方面,教师要用短  相似文献   

6.
“铺垫题”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完全由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组成的题目,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复习,为引进和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为促成知识的迁移作好准备;一类是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分层出现,要求学生分析解答,有意识地分散教学难点,从而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做好思维上的准备。听课中经常发现一些老师不是把“铺垫题”设计的过难,坡度过陡,起不到“铺垫”作用,就是把问题设计的过于容易(学生不动脑筋,脱口答出),甚至出一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一定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我在教学中,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于新知识的认识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主动的获取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注意把新知识和学生已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就容易促进学生产生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注意恰当铺垫,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知识迁移。俗话说良好的教学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就新授课而言,教师常常紧扣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设计一些铺垫练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知识上和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准备。怎样科学地设计铺垫练习呢?笔者认为科学的铺垫练习  相似文献   

9.
数学知识如同“链条” ,旧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产生了新知识 ,而对新知识的认识强化 ,又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这样 ,才能使学生学得系统化的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一、类比迁移 ,形成网络在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类比迁移 ,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同化 ,让学生把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感知辨别 ,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精确的分化 ,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在不超越学生学习范围的前提下 ,教师可将整数、小数和分数混合在…  相似文献   

10.
所谓迁移,是指已学得的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学习新课时,他们的头脑里已经储存了许多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就是说新课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学生可利用这“七分熟”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促进学习迁移发生。迁移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它是积极的,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迁移。如果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称为负迁…  相似文献   

11.
指导思想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把新的知识转化为旧的知识去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新的不新,旧的不旧,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感觉中,顺利完成简单分数应用题向稍复杂的应用题的迁移、过渡。一、作好铺垫 1.教具演示:出示一根五节(每节等长)  相似文献   

12.
新授前的铺垫练习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以顺利地实现正迁移的练习。这种练习究竟怎样设计较为科学,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点做法和体会。一、抓住学习新知的“生长点”设计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稳固程度直接影响着正迁移的实现,而且学生头脑中的旧知痕迹,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地衰退,所以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抓住新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生长点”来设计铺垫练习。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学习这一知识的基础,一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二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  相似文献   

13.
陈正璋 《福建教育》2006,(12A):53-5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于他所要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即”认知迁移“。迁移可分为两种类型:“正迁移”。表现为个体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的认识产生积极推进作用。有利于促进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表现为已有知识技能干扰着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对个体认识新知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中,诱发学生产生“负迁移”的因素与教学对策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4.
<正>"迁移"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不断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迁移活动的实现,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顺利实现。一、抓住迁移探新知围绕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复习旧知识后,应及时  相似文献   

15.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正反两方面,因此,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正迁移表现为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表现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干扰或阻碍了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主观上来说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正迁移;从客观上来说新旧知识或相同或相似因素越多,则正迁移越顺利。为了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加速概念的同化过程,有效地实现正迁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新旧知识的纵横联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总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栽心理学上叫做学习的迁移。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消极的妨碍作用,是负迁移。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另一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并不是只有正迁移或只有负迁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迁移规律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7.
“铺路搭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铺垫,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从已知到求知,从不会到会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一、“铺路搭桥”——在新授课中能使新课不新新知识一般是旧知识的延伸或旧知识的重新组合。在新授课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利用旧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课前让学生剪出两  相似文献   

18.
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项主要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我们的体会是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巧铺垫、精质疑、细练习。   一、巧设铺垫,在知识衔接点上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学生掌握新知识时首先要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架起掌握知识迁移的桥梁,为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铺平道路,达…  相似文献   

19.
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达到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nterference).迁移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范畴,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努力实现正迁移,同时减少和防止负迁移,具体应该抓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0.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教学后进行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是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我们知道,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或延伸来的,所以,要注意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以便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学习小数加、减法铺路搭桥。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