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玲 《科教文汇》2010,(13):193-19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措施,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和农村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重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文章对西部地区新农村经济与政治建设、文化与社会建设视域下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新阶段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宁 《大众科技》2009,(6):165-166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农民利益为根本,促进农业、农村和谐与农民富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识,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骆星明 《今日科苑》2006,(10):63-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应是农民,农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是主体队伍中的精英分子,是组织者和领头人,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我们要切实重视基层村干部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新型农民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与建议。随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本文运用复合生态系统整体观和复杂性思维的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生态哲学的有关原理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解决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统一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验,强调建设与教育不可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始终以人才作支撑;推行建立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他的这些做法,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民心工程的今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对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规划,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经逐渐被国家重视。国家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建设农村图书馆,送演出到农村等多项措施丰富了农村的文化市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各级文化部门应该紧密联系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点,充分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带动农民思维提升的作用,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郝道合 《科教文汇》2011,(10):199-20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较重视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的发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发展观念,提高农村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以对河南省新乡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为基础,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探讨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把我国的农村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需要财政的支持。乡镇财政体系的改革,是对乡镇财政进行改革,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村和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从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这一环入手.让广大农民能够自如地运用好“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健康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要求。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除了维护农民基本权益不受损害、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外,对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将研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探究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并在新形势下针对其提出可供实施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在努力推广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若要实行对新农村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农地整理,这是目前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难题。文章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对农村的建设要紧紧抓住农村建设的内涵,以及农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如何能够合理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农地整理方面的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资源优势,阐述了信息服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深入探索了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工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农村经济社会因素、投入力度因素、主体力量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等制约了新农村体育的发展,针对上述制因,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需抓住机遇,注重宣传,创新农民体育的组织形式,发挥小城镇和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自身社会主义特色的建设工作越来重视,其中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计划正在不断的落实,包括:新农村的土地管理、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而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讲,土地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土地是以前农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的科学管理,不但决定了农民的生活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基层图书馆为了适应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快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河南省平顶山市近五年来的图书馆基层信息服务研究为主,探讨图书馆基层信息服务如何运用于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置中央三令五申划定的农民减负"高压线"不顾,振振有词地打起了向农民收钱乱摊派的主意,理由是"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是一种谬误。中央明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强调农民是受益主体、决策主体——各级政府才是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投入主体。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