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为区域社会服务的水平。影响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科专业的数量、结构、规模和建设的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基地和机构的建设。要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就要按照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和要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扩展社会服务领域;面向区域社会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社会服务的技术层次和质量:加强基地、实体和服务队伍建设;完善社会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单一化阶段和商品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多样化阶段。综观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发展的历史,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迅速开展,主要受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心下移、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高等教育区域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区域经济、区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发展迅速。社会服务成就突出,但也存在不足。为保证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工作顺利而健康的开展,就必须克服社会服务的观念性障碍,明确服务定位,积极培育服务能力,构建科学的社会服务机制和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新书《区域大学的使命》,探索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的特殊道路:区域高校是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区域高校生存和发展之路。这些观点为我国区域高校的发展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解决了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的结合问题,确立了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互动、双赢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高校既要树立全方位为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又要确立适合本校和所在区域社会实际的社会服务原则和策略。从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实际出发,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策略主要包括:明确定位,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扬长避短,先易后难,灵活快捷,拾遗补缺;价格低廉,形式多样;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社会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面向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找准服务的着力点,把握好服务的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服务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的划分与内容的确定是其开展社会服务的理论前提和依据。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本质是为区域社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按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的性质和形态来看,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培训)、科技限务、信息服务以及物质资源服务等内容;按社会子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来看,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的扩展可包括区域社会政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化服务和教育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实践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种职能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的模式 ,大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已从理论探索发展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践。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起步较早、成效显著的是美国。综观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 ,其主要特点是社会服务领域多 ,社会服务内容宽 ;服务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服务组织实体化水平和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高 ;服务范围不断扩展 ,开始由国内向国外延伸。与美国相比 ,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起步较晚 ,区域高校的发展以及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开展相对滞后。为了实现 2 1世纪…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以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目前,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立足地方,积极探索与区域社会有机结合的渠道,以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社会,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既是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大连交通大学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不断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紧缺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带有鲜明个性的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本文立足于大连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试论在区域经济崛起的进程中,高等教育由于它的学科、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双赢不仅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具体可包括1.实现高校与社区互动;2.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拉动作用;3.以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为纽带,切实推进大连市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并进一步增强大连市的国际化水平;4.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5.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今社会服务职能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有:政府对社会服务工作更加关注,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日趋多样,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双向性合作加强,社会服务组织实体化,社会服务的针对性更强,社会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我国区域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其经验,提高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地方大学在抓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更加凸显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业型大学是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的价值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2):63-66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地方高校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拓展服务空间,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应准确定位,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高校自身与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地方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肩负着推动区域发展的使命与诉求,然而其在人才培养的区域战略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阻碍了地方高校区域服务职能的实现。"协同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地方高校实现区域化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应着力于人才培养理念与质量标准、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以及协同式课程、教材、教学与师资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方本科院校应响应国家教育部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地方本科院校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的号召,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产学研协同创建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在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应在坚持社会服务的学术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协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平衡机制,形成自己的社会服务特色,达到高校与区域社会双向互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社区学院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为社区学院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城市社区的兴起为社区学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社区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社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高校占普通高校的一半左右,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属于面向广大农村的高等教育范畴。区域性高校必须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适应本区域尤其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