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高山)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新课程设置方案”和四门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为此,记者采访了职成教司负责人。问:为什么要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其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制定一套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特点的德育课课程体系,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现行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方案”是原国家教委1993年制定颁布的…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应普遍开设化学课编辑同志:中等职业学校在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的同时,应重视一个基础学科及科学知识的普及问题。为此,我想借贵刊提出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应普遍开设化学课。众所周知,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性的工业、农业、国防...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郑州、新乡、濮阳12所中等职业学校1133名学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对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讲课、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训实习的效果等比较满意;对在校学习和生活、总的课程门数与安排、基础文化课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基本满意;对课程内容难度、职业指导课与素质类课程的设置、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等方面不满意。针对调查结果,应该合理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宜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建设;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严五胤 《文教资料》2007,(20):182-184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大力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是中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的突破口。本文简要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一些问题,旨在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课程设置模式的不足及我国就业市场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具体要求,进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例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在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课程评价体系,以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走出困境,开辟自己特有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锋 《广西教育》2008,(3):68-68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社会岗位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在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上下功夫.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走出困境,开辟自己特有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课程设置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2002年,我们通过对河北省37所中等职业学校15个大类132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所反映出的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安排随意性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以促进职业学校健康发展。一、课程设置情况1.德育和文化基础课程设置情况。一是132个专业中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四门基础课程开设率均为100%,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总课时数达到大纲要求的分别为86.4%、75.8%和78%;二是不重视德育和计…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职课程设置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是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观念和方法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提出了改革的意见及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结构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陈旧和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等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新课改的实施,计算机课程的结构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课程模块化设置能够适应学生个性选题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有着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可将课程分成基础理论课程、职业技能两大模块。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教学论学科建设,健康有效地推进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召开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学术情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论研究的理论反思、教学的本质与价值、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以及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对促进新时期教学论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以及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提供了课程资源,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因此,依托各学科教研员的教学专业支持,社会资源基地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有为中小学课程教学服务,才能具有生命力;同时要研究制定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指导教师有效地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实践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研员胜任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研员胜任力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研员胜任力发展具有自我成就的专业发展倾向。由于受性别、单位类别、教研年限、学历和职称等不同程度影响,教研员胜任力在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教学发展、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和专业品质上表征各异。其中女性教研员专业品质胜任特征显著;研究生学历教研员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胜任特征显著;16-20年教研年限的教研员专业知识胜任特征显著。为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研员队伍,有必要突破传统教科研工作思路,凸显教研员的课程领导作用,不断涵养教研理性品质。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课程改革已十个年头,教师教学发展状况值得探索。基于新课改,从基础教育优质公平的视角对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方式,能够善待学生的质疑提问,较为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在这些方面城乡教师无显著差异。教师能够比较经常地利用网络资源、运用课堂提问和倾听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城区教师在有效教学行为表现自我评价方面优于农村教师。学生对当前教师教学水平总体感觉比较满意,但城乡之间、中小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教师教学满意度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配合新课标教材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是从图书与视频教学资源、网络学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角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该子课题包括以下几个分课题:《课程标准情景要素》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研制;学具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网络在线学业评价研究;教师成长全书编写研究;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研究;配合新课标教材的学生教辅图书研究等。本课题全面研究开发了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教学资源库、教辅图书、听力丛书、CD ROM与VCD和录像带等音像资源、学生学业评价网络资源等方面。这些辅助性教学资源,既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为21世纪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依托。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国际比较和我国教师教育需求看,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形象互动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于"时间"的关注等,说明了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实践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需要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使中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面对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成为了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课程设置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中职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研讨,为中职教学给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围绕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培养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需要的体育教师为立足点,在分析高校体育教材教法现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教材教法的课程性质、课程特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并在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新教材教法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要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建议,可供构建新教材教法课程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a global language, a development which has influenc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influence has occurred more impressively in China than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s a result of the breathtaking pace at which China has integrated with global economies. Increasing industrial, economic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spurred language educators in China to question the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curriculum in relation to the role of English, particularly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f the role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 context which is now to be seen as a global one. The new curriculum has been progressively rolled out in Chinese schools since 2001. We highlight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 new EFL curriculum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s in particular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as it presents new features of the new EFL curriculum as part of a developing research field, based on a comparison with the 1993 EFL curriculum.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policy statements and curriculum documents as well as published previous researc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defining of the role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new EFL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术界对国际课程研究主题目前没有引起高度关注。通过分析国际SSCI收录的权威学术期刊《课程探究》发表的学术研究性论文可以发现,国际课程研究的主题聚焦于:教学实践转化研究、思想理论探析、课程改革的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主体研究五个层面。未来我国课程研究需要注意三点:第一,重视课程研究领域中的教学品质,将教与学的学术研究实践化;第二,课程研究视域有待于完善提升;第三,继续重视课程理论原创新、本土课程实践转化、课程变革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相关主题深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