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阅高考语文教辅类的书,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时时在眼前闪现,使人觉得词不达意,很是别扭,这个成语就是‘牛刀小试”。这些教辅用书在每一章节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都要设计一些相关的配套练习题,让考生作实战演练,编者把这个演练环节名之日“牛刀小试”。这是很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中说成语“故伎重演”的“伎”常被误作“技”。其实,“故伎重演”和“故技重演”都是正确的。《现代汉语词典》:“[故技]老花招;老手法:-重演。也作故伎。”《汉语大词典》释“故技重演”为:“谓再度玩弄老花招。技,也作  相似文献   

3.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4.
“另类作文”这称呼,怎么听,也像有点贬义。忽然想起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解释“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如果我们除去讥笑对象的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想到这一层,就还是拿“另类”作了文章题目。  相似文献   

5.
成语漏字谜     
漏字谜也叫空格谜,漏字谜的谜面上有一个或几个空格(多以“()”表示)。空格所漏的字都是众所周知的,猜谜时根据漏字所暗示的含义(有时还与它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去联想谜底。例如:()鸡起舞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前所未闻”。谜面为成语“闻鸡起舞”,空格漏掉一个“闻”字,可解作“前”面没有“闻”字。同()同德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心不在焉”。谜面为成语“同心同德”,空格漏掉一个“心”字,可解作“心”字“不在”。绘()绘()(打一成语),谜底为“不露声色”。谜面为成语“绘声绘色”,没有“声”和“色”二字,可解作“不…  相似文献   

6.
“属垣有耳”确解李知文“属垣有耳”,也作“耳属于垣”,是个较为常见的成语。然而出乎所料,竟为《中国成语大辞典》所遗漏。《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弥补了这个缺憾,收有“属垣有耳”。读其注释,则又觉未惬,遗憾之余,开帙莹疑,果获确解。显是一得,...  相似文献   

7.
用“一锤定音”而不用“一槌定音”《现汉》:“〔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锤’也作槌。”《大词典》以“一锤定音”为主条。词频统计:一锤定音64,一槌定音20。“槌”,指敲打用的木棒,大多一头较粗或呈球形,如棒槌、鼓槌。“锤”,多指捶击用的金属工具,如钉锤、铁锤。此成语是以锻造铜锣作比。据说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是关键,它决定着锣的质量好坏,音色是否柔美,所以叫“一锤定音”。此锤是指锻造的铁锤,当然只能用“锤”。有人误以为此成语是以交易所、拍卖行最后敲锣成交作比,故写作“槌”。根据语源…  相似文献   

8.
闻,本义是听;但与听又有区别。听,是一般地听。闻,是听见,听入耳中。成语“听而不闻”,意思是说,听却没有听进耳中。我们从这一成语中,就能较好地理解“闻”与“听”的区别。下面专谈“闻”字:一、作听见解,如:“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枚乘《上书谏吴王》二、作听说解,如:  相似文献   

9.
初中课本第三册87页在给成语“惟妙惟肖”释义时,将“惟”注为“特别”。这是不对的。我查阅过《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没有见到这样的解释。“惟”可以作副词用,但不作“特别”讲,而是“唯独”、“只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渔夫的故事》(初中第一册)中有“笑逐颜开”这句成语,课本注为:“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颜”字未加注,查《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其意为“脸面、脸色、面容”。  相似文献   

11.
陈小宝 《学语文》2006,(3):47-47
“同仇”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茅,与子同仇。”“敌忾”出自《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敌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然而,各种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中的“敌”字的释义却很不清楚,对“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语法关系解释含混,导致整个成语的释义上比较模糊,影响了人们的理解,给教学造成了困难。请看:①《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张锐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仇:共同的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怒。指对共同的敌人抱着相同的仇恨和愤怒。②《新编成语词典》(赵晓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相似文献   

12.
习作内容把语言凝练、构法精巧的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改编成小话剧。习作要求查询成语出处,在理解成语本义及引申义的基础上,放飞思维的羽翼,展开合理想象,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改编成结构完整、情节迭宕起伏的小话剧。作前准备认真研读成语故事小话剧《负荆请罪》(苏  相似文献   

13.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蒙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相互依靠,比喻互相依存。”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车”一词条下也作了类  相似文献   

14.
刘书龙 《甘肃教育》2011,(20):81-81
“沧海一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比喻非常渺小。这一成语源自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语。那么,该成语中的“粟”指的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工具书都把“沧海一粟”中的“粟”字解释为“谷子”或“米粒”,  相似文献   

15.
“于乐寓教”聚规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熔语言文字、音乐绘画、表演影观于一炉。那么,应该如何运用“于乐寓教”法进行教学呢? 1.演示法 以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之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①以演代讲。为讲《记一辆纺车》中的“白鹤晾翅”.我打了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又为讲成语“向隅而泣”,我先讲“隅”的含义及读音,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成语的意思表演动作,堂上气氛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成语“不可救药”,《辞源》(修订本)、《辞海》、《中华成语大辞典》(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新编成语多用词典》(金盾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五种语文工具书皆把“药”字释为名词“药物、药品”之“药”。愚以为不确。“不可救药”之“药”字应当是动词,表示“疗、治疗、疗治”之义。“不可救药”源出《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原意是说西周厉王多行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而唐朝孔颖达解释这两句话说:“多行惨酷毒害之恶,谁能止其祸?如人病甚,不可救以药。”孔颖达把“不可救药”解释作“不可救以药”,即“没法用药救治”。这种解释在意义上说得过去,但不符  相似文献   

17.
“宠辱不惊”是一个常见成语。从各种词典对“宠辱不惊”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界对“宠辱不惊”的“宠”字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把“宠”理解为“宠爱”,如《当代汉语词典》释“宠辱不惊”:“受到宠爱或羞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众多词典。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93年6期37页程瑞君先生的《成语词义辨析二则》对许多辞书将“沧海一粟”的“粟”字解释为“小米”有异议。他认为沧海不是桑田,不长谷子,又在某些字典、词典上“粟”字都有“沙”的义项,故“沧海一粟”的“粟”应解释为“沙”。笔者深感此文理由充分,“粟”作“沙”来讲也未尝不可。但是此成语源于苏轼的《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蜉蝣是夏秋之际水中的一种昆虫,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第二册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中,有“衣锦还乡”这个成语。课未注“衣”的读音。这里的“衣”作动词用,当“穿”讲,查《汉语成语词典》,“衣”读yi音。但《现代汉语词典》将“衣锦还乡”的“衣”放在第一声,读yi。“衣锦还乡”的“衣”到底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2题的供选项A组是: 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舐(舔)犊情深据答案反推,该项在“字形”或“解释”方面有误。经查核,只有“消”的字形可能有误,因为一般工具书只收“销声匿迹”,不收“消声匿迹”。但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却收入以下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