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日报为期两周的十运会特刊最具魅力的两个专栏是“倾情讲述”和“北方感动”。在这场大型战役报道中,我们以新闻人物为支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凸现他们含辛茹苦的奋斗经历;在十运会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尤其是竞技场上失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文关怀,关注被忽略的“小人物”的命运。所以辽宁日报十运会特刊区别其他媒体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情感交融,以情动人。总结历届大型综合体育赛会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能深深刻在记忆里的、能被广泛传播的,就是关于新闻人物的报道。所以…  相似文献   

2.
刘艺萍 《视听界》2006,(2):100-100
十运会,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其特殊意义、特殊地位、受关注程度已大大超出了赛会本身。对于体育电视媒体而言,更是把十运会视为奥运会的练兵、实力的展示和媒体的盛会,是体育传媒跳出狭隘的传统体育范畴,在节目探索和实践中拓宽体育范畴、深挖体育内涵、呈现“大体育”概念的绝佳机会。十运会赛场内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媒体间的打拼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江苏体育休闲频道2004年5月才刚刚成立,年轻,是其劣势也是优势,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透过十运会来看我们省内惟一的体育频道——江苏体育休闲频…  相似文献   

3.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运会”)在江苏南京举行,这次运动会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申办形式确定承办单位的综合性大型运动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对全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办赛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大练兵、大演习。在这次十运会的宣传报道中,作为江苏省党委机关报的《新华日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为指向,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环境宣传相结合,宣传十运会与宣传江苏相结合举措,报道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发稿及时,起到了传播信息、鼓动群众、营造氛围的良好作用,为十运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熊熊的圣火缓缓熄灭,心中的激情依然激荡。2005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落幕,但她带给我们的兴奋与激动依然没有褪去。在全国狼烟四起的十运新闻大战中,作为一张地市报,《连云港日报》在全国以及各省市、体育专业传媒的新闻覆盖下,主动应对同质化竞争,从满足地方读者的关注点出发,挖掘地方新闻资源,做出独具特色的十运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连云港日报》获得了十运会连云港赛区先进单位,《连云港日报》十运会体育报道记者也获得了江苏省“十运会”先进个人奖。  相似文献   

5.
“体坛快语”是《南方日报》体育版的一个评论专栏.每有受众关注的国内外体育事件发生或为配合体育新闻报道,“体坛快语”都会及时发表感言.做到平均二天有一评。如2005年8月有14篇,9月和11月均为13篇,而十运会期间的10月更是几乎一天一评。  相似文献   

6.
张锦华 《新闻知识》2005,(12):15-17
10月23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南京落幕。作为“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十运会创下了多个全运会之最,同时负面新闻之多,也创下了历届全运会之最。从传媒的角度看,这是报道透明度的加强和舆论监督的强势登场。所以当人们在赞叹刘翔的巨星光环、东道主的金牌奇迹的同时,也在感慨媒体监督力量的空前强大。十运会期间,各大新闻媒体体育记对比赛的舆论监督引人关注,使人们在关注比赛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备受世人关注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于2005年10月23日在南京胜利闭幕,它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新闻大战。本文将以十运会官方网站为例,结合大型体育赛事的官方网站在赛事报道中的优势、劣势来阐述体育赛官方网站开发建设应对策略。一所谓官方网站就是指权威的唯一或指定的网站  相似文献   

8.
马健 《传媒观察》2006,(3):48-49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演练。“成绩高下看比赛,影响大小看新闻”。十运会胜利闭幕至今已经四个多月,现在完全可以说,十运会筹备阶段和开幕前后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空前成功,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到广大运动员和新闻记给予了普遍赞誉:不管是立体式、全方位、丰富多彩的各类报道,还是主动热情、优质高效的记接待服务工作都达到了历届全运会的最好水平。作为十运会新闻活动运作的参与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启示在于承办省江苏的决策层对十运会新闻官员的正确选配与定位。  相似文献   

9.
罗晋 《记者摇篮》2009,(2):12-13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我国竞技体育创造了新的辉煌。与此同时,我国媒体的体育报道可以说达到了,“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高度。在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及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做的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工作总结中明确提也:“奥运会赛时的新闻宣传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3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东道主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高度重视此次十运会报道,抽调了报社各处室骨干力量,成立了30多人的十运会报道小组,总编辑、分管副总编辑也多次召集选题策划会。“浓墨重彩宣传十运会的全景全貌、盛事盛况”,“全面展示江苏经济建设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1.
跳出体育看体育,打开了冬奥报道的多元视角;找准切口讲故事,赋予文章饱满的质感、清新的风格。这样的探索,既依托于长期深入一线的实践积累,也有赖于对体育领域的持续观察与思考。以“大体育观”把握报道方向,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生产出紧扣时代主题、传递现实温度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2.
肖勇 《传媒观察》2006,(4):52-53
十运会尘埃落定,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专业摄影记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照片,其中不乏令人回味的佳作。我拍摄的一幅作品《并蒂莲》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尼康杯”十运会即时摄影大赛中荣幸地夺得最高奖——一等奖,这多少有些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06,(1)
江苏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在十运会期间“三线作战”:首先是组织省内国内资源制作公用信号;其次是进行大量的现场直播;第三是通过新闻、栏目等多种形式向江苏的电视观众宣传、介绍十运会。就十运会电视工作的结果看,江苏台达到了和超过了以往人们认为只有中央台、北京台、广东台、上海台才能达到的水平。通过长达一年的艰苦努力和奋勇拼搏,十运会电视公用信号生产总量创下了2400小时的崭新纪录,没有遗漏一个项目,没有遗漏一块金牌,没有发生责任事故,全面达到既定目标,并且以优异的声画质量,快捷的时效性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各家电视机构…  相似文献   

14.
张坤 《青年记者》2007,(6):15-17
今年“两会”是十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议题多、热点多、会期长,在众多媒体的竞争大战中如何凸显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中国青年报》“两会”报道组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青年视角看民生”,按照“民主、团结、求实、和谐、鼓劲”的方针,充分体现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说起典型,我们这个时代从来就不缺少典型。然而,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媒体笔下的典型总是一本正经、一尘不染、一鸣惊人……这种经过概念化、脸谱化塑造出的典型,成了“高大全”的“完人”,他们崇高而伟大,没有缺点,就是缺少人情味,让人高不可攀。的确,在一段时间内,受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媒体塑造出的典型高度,总是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造成典型报道的居高临下,难以让受众产生亲切感和追随感,使人们对这种近乎神化的典型产生了心理的排斥。  相似文献   

16.
丛云 《青年记者》2004,(5):53-53
由于种种的原因,记者很难达到“畅所欲言”的境界。但体育新闻却是一个例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异类”,在眼下中国的传媒领域,“负面报道”做得最起劲最充分的就是体育传媒,最敢批评的也是体育传媒。在体育记者无所不在的目光注视下,中国体育界是最能感到舆论压力的,比如足协官员外出开会是坐飞机  相似文献   

17.
由湖南日报社、湖北日报社发起组织的“记者换位看湘鄂”大型跨省采访活动,曾于采访结束的6月8日在赤壁召开过一次研讨会。那次稿件尚未发完,邀请了沿途县市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偏重于“边界经济”的探讨;6月24日,湖北日报编辑部再次组织研讨会,如果仅就采访活动本身,似无太大必要,但如果着眼全局,致力于从中引出一些启示,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那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知从何时起,本来很正常的一次体育活动,一场体育比赛,一经新闻记者的“妙笔生花”,就被抹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这些报道将体育或当成人类社会你死我活的战争,或当成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捕杀,字里行间充斥的只是一股血腥味。而与此相应,从事体育的各类人士在这类新闻中也都变了个样: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将军”、“兵”、“炮弹”、“枪手”、“射手”,甚至“杀手”;整个队则成了“战车”、“战船”、“战舰”,或者以教练姓氏的第一个字打头,成了“马家军”、“戚家军”、“霍家军”、“米家军”、“…  相似文献   

19.
喜欢足球, 但看中国足球老是令人沮丧,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干脆不看也罢。所以现在的足球比赛我已看得很少, 当然没有过多的时间也是一个原因。不看足球,不等于不看体育报道与其他项目的比赛,每天看报中又发现有时离开赛场,写写生活中的运动员的另一面也不错。比如5月  相似文献   

20.
李翔 《新闻知识》2005,(12):17-19
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各路健儿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而在场下,另一场较量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即媒体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新闻报道竞争。本次十运会对于中国体育记来讲不仅是一次重大的体育比赛报道,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的一次实战演习。能否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报道任务,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记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