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57年冒广生和毛泽东同志讨论诗词创作时说苏轼的《洞仙歌》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其实,对此问题,从宋至今,众说纷纭,认为苏轼的《洞仙歌》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只是其中一说。通过考证可知,苏轼《洞仙歌》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恰恰相反,是南宋人檗括苏轼《洞仙歌》而成《玉楼春》并假托盂昶著。  相似文献   

4.
王建统治的20多年,是西蜀词发展的关键时期。词乐词调的不断丰富、创作环境和词人心态的日益成熟、词人与歌词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花间词风”的基本确立,都标志着西蜀词创作已取得了超乎前人的艺术成就。而西蜀词初兴的历史文化契机,并非如前人所说是在西蜀君臣醉生梦死的淫侈中,而是唐末五代初持久的战乱为歌词创作在蜀中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词,是宋代词人中作品最多的词人。他的词自宋代以来便开始广泛流传。《稼轩词》的序、跋、校、记记载了《稼轩词》图书版本的流传概况。介绍这些概况为的是对研究辛弃疾词的人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6.
万贺宾 《文教资料》2009,(18):27-29
叶梦得的<临江仙>词,占<石林词>近1/5,其内容主要有酬赠唱和词、游记写景词、咏物词三类;其词多以组词形式出现,语言风格融清新自然与旷达超逸于一体,喜用同韵创作,句法相对单一,但也能同中有异,未有单调乏味之感.并且词人善于在创作中化用前人诗文典故;词人选用"临江仙"词牌作为创作工具,和词牌体制短小,易于把握以及易写怀古伤时题材有关.叶梦得之词,是苏词向辛词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临江仙>词正体现了这种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一生足迹遍及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山河的秀美之色、都市的繁华之景悄然影响着词人的性灵与词作的境界。而戎幕闲谈、歌吹宴饮、干谒投赠的生活则改变着其创作的题材与风格。不仅如此,漫游使得庭筠接触了更多的民间词调,为词调的保存、完善与创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密是宋季著名词人之一。在其留存的一百余首词作中,词调丰富,声情繁茂,创作技艺高超。通过草窗词作的具体分析更能进一步掌握词调与声情之间的关系,并可窥见晚宋词坛的创作走向及风气。  相似文献   

9.
晏殊,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在北宋文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诗词的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宋词发展的开路人之一,对后世词人的创作有一定影响,据统计,晏殊创作了一万多首诗词,但许多已无处可寻,仅存136首《珠玉词》,还有诗一百多首以及一些残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晏殊的人生历程与创作习性浅谈《珠玉词》词风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曹组、曹勋是宋代颇有成就的父子词人,曹组在当时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其词被广为传唱,曹勋的词却鲜有在民间流传。曹组注重词的娱乐和传播,在词调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有意向俗,曹勋作词则避俗趋雅,刻意对其父词风进行反拨。曹氏父子词风雅俗之异固然与词坛的风尚有关,同时也与两人的性格和曹组的创作命运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1.
读词五记     
①调啸词的演变。②晏殊历来有奉养活俭的美名,但他却因殖私、规利而罢相。他的《山亭柳·赠歌者》表达了他对罢官和数年流徙在外的不满。③作《洞仙歌》的林外字岂尘,福建晋江人,林枢孙,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四年(1168)为兴化令。林外工诗词,有《懒窝类稿》今不传。④《莺啼序》始于王喆。⑤《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误龚鼎孳为龙松先生。⑥凌廷堪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⑦《词系》是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著。它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但它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3个方面阐述了他的和谐社会思想。这些思想的形成,既得力于董仲舒对先秦思想家已有成果的加工与改造,也是他对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果。董仲舒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指出莆仙板鼓咚是流行于福建省莆仙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曲艺,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介绍莆仙板鼓咚的艺术形态,并从表演形式、音乐结构、伴奏、调式、旋法、歌词等方面探讨莆仙板鼓咚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白晚年访道江东写下不少诗篇,其中四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黄山胡公求白鹇》《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及《山中问答》涉及的二个名词:黄山、碧山,长期以来未能厘清.文章通过对这两个词在各诗中的属性的讨论,将其定位安徽贵池.  相似文献   

15.
戴昺为南宋诗人戴复古之侄孙。其诗格清新自然,尝为戴复古、杨万里所称道。《东野农歌集》收诗105题136首,有五个足本和二个选本,常见者为附录于戴复古《石屏诗集》卷九之本。清吴之振《宋诗钞》选入50题57首,作《农歌集钞》,误将戴复古的两首五律《小畦》与《有感》也作戴昌诗钞入,《四库全书》与《全宋诗》,也承袭此误。戴品“嘉定中发解于州”,未中进士,《四库提要》、《全宋诗》和《全宋文》误作“嘉定十二年进士”。  相似文献   

16.
北魏永兴四年(412年),太史令晁崇和鲜卑族天文学家斛兰受诏主持铸成我国历史上第一台铁浑仪.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及唐初的天文学家都用这台铁浑仪测天观象,直到725年,唐一行和尚另造新浑仪后,才停止使用,历时300余年.该浑仪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施蒲二人的交往始于顺治十五年,蒲"是年以县、府、道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知于施闰章",此后留仙便身处其指导教诲之下。愚山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在为人处事、立身教学、创作时文方面对留仙均有所影响。可以说愚山成就了留仙之文名,同时也亦减弱了其科考中举之可能性;愚山对留仙文风提出批评,同时亦成就了其一代小说巨匠之美名。  相似文献   

18.
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十卷,谈唐五代诗事者占十之六七,向为世人所重。以往仅据《十国春秋》略知其事迹。考订何光远曾著有《鉴诫录》、《广政杂录》、《宾仙传》三部著作,其中后二书宋以后失传。通过对《宾仙传》佚文的辑录考察,可以略知他的生平,确知他是一位非常坚定的道教修行者或向往者。他的三部著作都喜欢大量引用诗歌,其中《广政杂录》偏重记录朝野逸事,《宾仙传》则以传闻和虚构故事为主,《鉴诫录》所记介于事实和传闻之间,可以知道他著作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9.
《唐摭言》,《唐才子传》所载李洞事迹有所讹误,如李洞在昭宗时并无凡三上不第之事;裴贽也并非因科场上有意屈抑李洞而遭无子的无谴,李洞之不第,乃与其崇奉贾岛,考场上的唐突之举,及其诗风的奇峭苦涩为礼部所厌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