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6年,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一批毁坏的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断茬面新旧不一,证明经历过多次破坏.关于这批造像毁坏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北周武帝、宋徽宗、隋末义军、宋金战争、地震所致.经过多方面分析就会发现,北周武帝与唐武宗的废佛运动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忏悔者"塞奥发尼斯的《编年史》是拜占廷帝国中期最为重要的历史作品,尤其有助于我们了解关于毁坏圣像运动的历史内容。然而,由于作者自身经历和时代特征,这部《编年史》具有三重明显的特征,即自始至终运用单一的评价体系,作者选取史料的片面手法,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某些因果联系的曲解。这些特点对后世拜占廷历史写作乃至整个文学活动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有必要清楚认识这些特点,才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对这部《编年史》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唐武宗会昌年间,唐王朝一步步展开了对佛教的打击。结果.全国大部分寺院被毁,众多僧尼被迫还俗。  相似文献   

4.
米哈伊尔·普塞洛斯是11世纪拜占廷帝国的著名学者和文化精英,他早年曾接受而系统的教育,对希腊罗马古代传统和基督教神学两方面知识兼收并蓄,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生涯带来诸多益处。与此同时,普塞洛斯成年之后还积极办学,与许多同时代的学者一起推动了拜占廷帝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君士坦丁一世始基督教在东罗马帝国获得了国教地位,随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基督教的实力不断地增强,力图摆脱皇权的控制,帝国皇帝们的“至尊权”受到了教会的侵害,君权与教权之间产生了矛盾,自五世纪始,君权与教权之争愈演愈烈,到八至九世纪终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破坏圣像运动.结果是在政治上强化了中央集权,明确了皇权对教会的控制;经济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教会的土地大多落入军事贵族之手,促进了新兴封建主阶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尽管从表面上看是崇拜还是反对圣像的宗教之争,但实际上它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和经济背景。拜占庭帝国的圣像破坏运动体现的是皇权与教权的斗争,而尼德兰圣像破坏运动它实质上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7.
在公元4至6世纪,随着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的发展,如何处理与古典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基督教不可规避的一个问题。面对"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采取了一种"接纳"和"为我所用"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732年,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主动提出与可萨汗国进行皇室联姻。这一安排,既是对两国在对波斯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的肯定,同时还有着迫切的现实考虑,即拜占廷帝国急需与可萨汗国建立军事联盟,应对阿拉伯帝国的大举入侵。除此之外,拜占廷帝国更希望借助联姻将基督教传播到可萨汗国,以遏制可萨汗国皈依犹太教的趋势,防止两国因为信仰差异变成敌国。不过,两国虽然在732年实现联姻,但却未能奏效,可萨汗国最终在740年选择犹太教作为国教,两国的传统邦交关系自此之后开始让位于新兴的信仰冲突。  相似文献   

9.
拜占廷时期的《荷马史诗》具有大众性、现实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特征。在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受到民众、文人学者、皇室成员的高度认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荷马史诗》顺应现实,服务于皇权和教权,颂扬皇室成员的美德,促进基督教信仰的传播。《荷马史诗》的抄写、翻译、评注,促进了拜占廷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并在拜占廷晚期国势衰颓之际,推动了拜占廷人对古希腊人的族群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十字军运动是世界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关十字军的起因、作用及影响等问题,历来争论较大,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尚显薄弱,值得进一步探讨和重新认识。一、关于十字军的起因大多数西方史书,都将十字军运动说成是由宗教冲突引起的,是基督教徒为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从穆斯林的占领下解放出来,以及援助东欧的基督教拜占廷帝国而发动的。国内史书,与上述观点相反,结论是西欧社会各阶层贪慕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因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