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办好一所学校,很大程度上要靠校长;当好一名称职的校长,很大程度上要靠校长的教育思想。我曾经很多次听到一些年轻的校长在侃侃而谈他们的教育思想。应该说,这些"教育思想"中也不乏可取之  相似文献   

2.
从范式转换的视角审视,我国教育学经历了科学教育学、政治教育学、实践教育学等发展阶段.科学教育学以建立科学的教育学内容体系为目标,政治教育学以服务政治而非学术研究为指归,实践教育学按照问题逻辑,并以规范行为的思略建构教育学内容体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教育实践变革的产物.随着我国教育的转型发展,教育学将面临教育之"学"与教育之"术"的进一步分化."学"、"术"分途,"学"、"术"并进是新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型校长是教育转型性发展的时代诉求,这种教育转型性发展既需要教育家型校长,也孕育着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特质是教育学之眼的拥有者、教育理论的建构者与教育实践的创新者,而三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最终成就着教育家型校长。因此,培育教育学思维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前提,建构独特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关键,而创新教育实践则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标识。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片风景。程红兵校长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把校长的思想比作人的钙,他说:“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思想见识就是校长的‘钙’,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是无法站立起来的,更无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窥见一斑。那么,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片风景。程红兵校长曾经打过一个形象地比方,他把校长的思想比作人的钙,他说:“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思想见识就是校长的‘钙’,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是‘无法站立起来’的,更无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窥见一斑。那么,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6.
李霞  徐吉志 《青年教师》2006,(11):35-3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处风景。程红兵校长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把校长的思想比作人的钙,他说:“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思想见识就是校长的‘钙’,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是‘无法站立起来’的,更无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校长的甩相从哪里亲眼'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说:"校长不是什么官,但校长需要领导他所在的学校。"校长靠什么来领导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毫无疑问是十分在理的。但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校长唯有综合运用各种素养,才能真正管理好一所学校。我们从校长的魅力出发,探讨校长如何从思想、人格、专业等方面塑造自我,从而更好地统领学校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就应当是"校长之魂".校长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9.
毛道生 《生活教育》2014,(23):14-16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要起到灵魂的作用依靠的是他的教育思想。本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校长教育思想的生成、生根和生长。校长教育思想的生成,意味着校长的教育思想有核心观点、完备体系和实践路径。生根意味着校长的教育思想成为全体"学校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生长意味着校长的教育思想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不断地生成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决策人的办学理念,如何更新与完善校长的办学理念,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与校长办学亟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难题。理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任何办学实践与管理行为都要依赖科学思想的引领与价值观的指导。2013年12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联合举办了"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领导,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实现是要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并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状态是学校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直接反映。由此可见,校长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对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回归突破,是叶澜教授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探索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之路的鲜明有力的表达,由此可见其中折射出之人格的境界、教育的本真、思想的厚重和精神的丰碑。品读《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词句炼达,思想深邃,展现学者的高贵品质、独到的分析框架、切中的逻辑推演和精彩的话语体系。对学派的延展之见和论说的期待,借以表达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3.
为创建民主的学校管理,将学生培养成民主的公民,秀州中学20世纪二十年代创办了"学校市"。"学校市"是秀州中学校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窦维思将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在中国的探索实践,是秀州中学特有的学生自治组织。这种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不仅在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校长,如何来领导师生,靠什么来管理学校?我的体会是,仅仅靠制定几条制度,然后发号施令是领导不好学校的。学校不能单纯靠行政命令来领导,靠制度来管理,而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来统一全体教职工的认识和行为。一、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校长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来统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学校就会越办越好。比如帕夫雷什中学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劳动教育”等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办成国际名校的,英国的夏山学校是尼尔的“把自由还给儿童”教育思想实践的结晶,上海七宝中学在“以人为本,人文见…  相似文献   

15.
"生命·实践"教育学针对几个重大教育时弊,提出了"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突出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蒙;提出了"教"与"学"的融通;就实践而言,"生命·实践"教育学改变了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学校和谐管理的十个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和谐社会"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词语,它一经提出,就立即开始向社会的各个角落传播.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应当如何适应当前教育飞速发展的需求,更好引领教育发展?笔者觉得"和谐教育"应该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主题,校长不仅要致力于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将其转化为行为,更重要的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行为.使校长和教师处于同一目标之中,并积极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2012,(8):70-71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安全文明学校、广州市花园式单位,是广州市优秀校长培养实践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指定的中美校长教育交流基地、广东省优秀校长教育实践基地。现任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陈庆雯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  相似文献   

18.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领导,以及学校育人文化的营造.这种领导集中地体现在办学理念,即学校文化的灵魂上 学校是一个育人场,这个场不仅仅是场所的"场",更像物理学中电场、磁场的"场",学生进入这个"场"后能被影响、被感染.《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对校长提出六项能力要求: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可见,营造育人文化是一位专业型校长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履行的职责.但现在很多校长往往不关注学校育人场的营造,而是满足于当"教育的施工队队长",即领导怎么讲,文件如何规定,就怎么照着做,简单地克隆复制,勤勤恳恳,加班加点.这是事务型校长的典型表现,是校长的初级水平.高水平的校长靠文化治校,靠价值观、理念、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长办学思想是学校之魂、管理之魂。凝练与确立办学思想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人们对什么是校长办学思想这个问题存在较多认识误区,如将办学思想等同于校长办学光辉业绩、他人的或普遍意义上的办学思想以及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等。事实上,校长办学思想是校长基于办学实践的办学理论体系,是办学共性问题与校长个人办学经历交融的思想精华,也是基于科学办学观念、办学理论基础上的个性化办学理论体系及其实践方式的集合。只有明晰了校长办学思想为何与何谓,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学校办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受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的影响,教育被认为是知识经验单向度传输的活动,教育学成为形而上的探究教育本体存在的"唯理"之学。从教育具有实践生成性的本质出发,坚持教育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以教育实践为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把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教育主体创造性发挥人的生成性本质去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从而建构走向实践的教育学,是克服当前中国教育学发展瓶颈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