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尚意"书法的主要倡导者.他提出的关于书法作品五要素有机整合的构成观,不仅赋予前人书论朴素的生命比况概念以新的哲理内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书学技法论认识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思路,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它是宋代"尚意"书法创作论与批评观的连接点,不仅为宋代轻视形式技巧而重视人格书风的书法批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也能为今天书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了新的诠释,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支撑将“尚意”书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对刘咸圻书学思想中的书法源流观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反映出民国时期四川学者对该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对刘咸圻书法源流观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澄清书学史上的诸多偏颇之说,力求公允地进行书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欧阳修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艺术理论主要涉及到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本文通过对欧阳修书法艺术创作观的系统探索,以及对宋代及其后的书法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昭示欧阳修书法艺术理论的意义价值,有助于欧阳修学术理论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梁巘是清代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评书帖》是其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历来研究把梁巘的书学思想归结为“重执笔”和“尚劲健”,本文着重分析了梁氏书学观的成因,认为“重执笔”是与他学书经历、教学经历有关的,而“尚劲健”则是与他的书法师承和工具的选择有关,从而纠正了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两位杰出代表,苏轼与米芾在书法创作理念上追求自然天成、任性而为,书法目标理念追求不薄古人、大胆创新。他们的书学思想有重要的趋同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立的书法识见:苏尊唐、米贬唐;苏重学问、米重技法;苏视书为娱事,米视书为正途。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大量材料表明了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对佛教的态度及其佛学思想,欧阳修为宋代儒士型居士的代表。尽管他并不信仰佛教,但在其思想深处,佛教对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米芾是宋代文人中个性突出者,其文艺作品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彰显"个性"是其主导的书学思想,"自我"意识渗透在诗歌创作之中。他在诗、书方面都注意学习古人,诗学唐,追求平淡自然的诗风;书宗晋,在注重基础点画同时力求表达真实性情。其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互通互融,构成独特的文艺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书法家的曾国藩,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于书法学习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依据曾国藩的相关论著,对其书学观的大体脉络进行梳理,归纳为:习,熟,悟,化;并揭示其书学观的书学背景,凸现其在书法史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浩作为唐代的一名书法家,尤其对唐代楷书的贡献突出。他以自己的书法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从而也夯实了自己的理论。本文专注于从他的书学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书法源流、书法之法、书法之境来集中探讨他的存世书论《书法论》所蕴藉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陆游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创作传统,对欧阳修尤为推崇。他对文章风格自然平易的主张,对文道关系的理解,都表明他在文学思想上认同和接受欧阳修的观点。他的散文学习欧阳修,《入蜀记》《天彭牡丹谱》师法欧阳修,与同时的大家相比,《入蜀记》较之范成大《吴船录》体制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题跋文继承发展了欧跋的学术考辨精神与语短情深的文体特征。较之同样学习欧阳修的周必大,陆游对欧跋的情韵之美有更好的发展,跋文的抒情性、文学性更强。总之,陆游是欧阳修散文的优秀继承者,是南宋散文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归田录》是宋代一部比较重要的文言小说集,充分反映了欧阳修及时人的小说观念。作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朝野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轶闻,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文字雅洁,活泼风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刘诜平易文风在元代庐陵作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他的平易文风表现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平易的叙述代替情感直接的抒发、语言朴素行文纡徐三方面。他的文风和个人气质、文学主张及时代背景有关。他这种平易近欧的文风赢得了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等盛世文派大家众口一词的推崇,这对于我们认识元代庐陵文风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于六经最深于《易》、《诗》、《春秋》。其解经的突出特点,是本之人情常理,自成一家,尤其是疑《周易》之《系辞》《文言》非孔子所作、《春秋》"三传"不可尽信、《诗》毛郑所注多有讹误、《周礼》亦不完之书等,对北宋疑经风气的形成和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与其家世不显,贫寒无所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无所师,故能学出己见,无所束缚,大胆疑经。这为我们解释疑经风气何以会在北宋出现,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参证。欧阳修的经学对其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其师经需求其意和事信言文观念的提出、对言简意深和简而有法的崇尚,还是对纡徐婉转、平易畅达的美学风格的追求,都可以从其经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期在政治上经历了从庆历新政到熙丰变法两次大的变革,与之相应的是在意识形态中也发生了一场儒学的变革和复兴,即宋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欧阳修的疑古惑经到王安石的义理之学基本上反映出宋学在产生和发展时期的一般特征和轨迹。与此同时,他俩的经学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便是实践精神和开放精神。作为北宋中期江西经学的突出代表,欧阳修和王安石的经学不仅是宋学阵营内部与理学相抗衡的一大派别,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王朝更迭,书法艺术江河日下。杨凝式书法的出现无疑为唐、宋书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他佯狂终身,却不为六俗所左右,追求“天真烂漫”,上承晋唐意韵,下开宋代尚意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韩愈碑志文在碑志类文体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创新意义,它革新了刘勰以蔡邕碑志文为审美典范的风格范式。其创新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体制多变、刻画生动,情感表现上爱憎分明、自然坦率以及以文倡儒、攘斥佛老的新文道观。韩愈碑志文开创的新的审美范式对于后世欧阳修、苏轼、茅坤及桐城派文论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洛阳是欧阳修文学创作的起点。在洛期间,他的作品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处于学习模拟期,故在洛散文首先在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上对韩愈颇多承袭。后在与尹洙的交往中,接受了其“简而有法”的写作主张。在洛散文又具有简洁明快的特色。在洛散文的句式虽以散句为主,但仍有较多骈偶,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文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