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通识教育"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中由于学科与专业的细化导致了“造器型”教育的产生,而“通识教育”越来越远高大学教育,井出现了以哲学类课程与工具类课程替代“通识教育”的倾向从而使通识教育成了大学教育的育点,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使教育目的中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失衡。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对于新世纪大学教育的改革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探讨大学从文雅教育开始、历经共同科目、而后发展至当前通识教育的演进历程,并说明文雅教育系针对职业教育、共同科目系针对选修科目、通识教育系针对专门教育。文中强调专门教育加上通识教育才是专业教育,析论通识“教育”、通识“课程”、通识“科目”、通识“教学”、通识“评量”之间的逻辑序列及其内涵与相关。其中特别对通识课程的规划和通识教学的理念,提出基础性和补救性、广博性和多元性、进阶性和统整性的层次,以达成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综合统整的判断能力、多元整合的全人教育为通识教育之目标。最后以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学分比例以及教学评量等印证:要成为一流的卓越大学,必须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台湾大学院校通识教育现况:对于评鉴报告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在台湾地区进行的两次“先导计划”和“大学校务评鉴”报告,汇整并讨论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现况与相关问题。介绍台湾各大学现行通识教育的现况,并举例说明三种通行的模式: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通识均衡选修模式;核心课程模式。根据评鉴报告,汇整“校务评鉴”与“先导计划”评鉴等关于26所学校的评鉴结果,分类说明从评鉴报告中所看到的不同类组学校的通识教育之优点与缺失,对于缺失,建议实行“核心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自身条件不同.因而其通识教育要有不同“通”的度,和不同“通”的方法。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单个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着力干纵向的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横向的铺开;在纵向发展的基础上,实行校际通识课程资源共享,打造地区通识教育的“联合舰队”。课程实施要注意对经典的学习与阅读,以及运用网络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的目标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连续多向型”的课程系统,课程结构优化的实质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指导而对课程结构进行的合目的性改造。文章将大学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两类,并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结构、通识教育课程的内部结构以及专业教育课程的内部结构分别优化,以期达到大学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远程开放教育等教学模式日渐发展。如何在远程开放教育视域下办好开放大学的通识课程,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聚焦茶文化通识课程,从必要性、价值内涵与创新路径出发,着力通过积极搭建“互联网+”背景下的茶文化通识课程资源库、创新茶文化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实茶文化通识课程的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富有开放大学教育特色的茶文化通识课程,进而得以深化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设计及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通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探讨美国各界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批评入手,阐述了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和“学”的特点,同时描述了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美国经验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元智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如何形塑通识教育的理念、规划课程,以及推行的经验为主,说明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教育面临改革的要求声中,理想的通识教育应该回归“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着重于文化教养与开发创意两方面构想与设计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9.
台湾大学是台湾的一所顶尖大学,近年来,首创通识“深碗”课程,深化通识教育,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引领先锋,不断创新。以黄俊杰教授的通识“深碗”课程为例,介绍黄教授的通识教育理念,即教育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互动并互相提升的过程,最优质的通识教育,必然是某种形式的心学教育。其“深碗”课程不仅带领学生认识自身在大学中的定位,也注入儒家的人文教育,引领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结和碰撞,教导学生汲取儒家人文以为今用。本文以实际参与课程的亲自经历,分析其教学面向,呈现其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通识教育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毅 《职教论坛》2002,(21):53-54
在台湾高等技职院校课程体系构架中,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课程是两大重要支柱课程。通识即为“通才博识”之意,因此,通识教育就是通才博识教育,就是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思想的深度、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而实施的教育。早在50年代,台湾的一些大学就提出“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并予以尝试,1984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通令各个公私立大学及独立学院办理“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这样,通识教育正式成为台湾各大学课程的一部分。高等技职院校因其教育的专业性、专门性强,更需要通识教育来实…  相似文献   

11.
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独立的专业,它的发展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其专业结构必须以人才素质结构为基础,包括“通识化教育”、“学科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应达到大学本科生的一般素养、本科层次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其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大学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育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2010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的理念,可能成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通识教育概述着手,分析我国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探讨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所应担负的教育责任及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通识课程的力量来自历久弥新的经典名著.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N大学通识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经典名著融入通识课程中面临的问题.研究据此提出,高校应该理性审视“经典名著”通识课程的现实价值,从教学文本、教学方式、教师资源、考核模式等方面予以建构健全,更好地推进经典名著与大学通识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它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追求没有通才教育那么高,但对人格结构的完善有着更明确的目标;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对立面,它虽然和专业教育有差异,但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识教育不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它更强调“元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结构的相对完善;通识教育不是各种课程的大杂烩,它的课程既要注重广度,还要注重深度;通识教育不是大学教育的“甜点”,而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食”,大学应该结合通识教育的普遍性理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打造由高水平而非低水平教师领衔的通识课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目前“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概念上的模糊,以及相应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解上的混乱,论文从课程社会学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横向比较了美国大学和我国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比重,指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数理自然科学的绝对重要地位,而且这种地位既是传统的延续,又有追求知识整体性的考虑;“通识”之“通”和“博雅”之“博”,即是基于知识整体性而论。同时,论文通过对中、美两所大学“通识课程”的具体比较,对我国目前“博雅教育”中的“精英”意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三所大学的本科学术教育计划为案例,着重从通识教育的“共性”与通识教育的“学校特色”两个维度,对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核心课程在整个学术教育计划中的比重、核心课程的知识分布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旨在为我军院校本科学历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精神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核心地位远未确立。通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远未为社会大众、高校教育管理者、广大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教师所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大学通识教育所要达至的大学精神中所蕴含着的普遍主义理念和“大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缓解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8.
通识视域下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与“全人”,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因此,在现有05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通识教育体系下“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教学的有益经验,从经典文献入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论教学;从“问题意识”入手,拓宽通识教育口径;从实践环节入手,切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倪肠 《高教研究》2007,23(4):22-2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香港中文大学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以香港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基础,讨论通识教育对模塑大学教育精神的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