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雪顺 《考试周刊》2007,(39):37-39
阅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者、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共同的愿望。本文采用关联分析方法,证实汉语阅读与英语阅读有正相关性,说明汉语阅读对英语阅读有促进作用。本文同时提出了让学生多做母语阅读和英语阅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双元结构理论出发,探讨在双元结构理论下的英语学习中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而以英语阅读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在英语阅读中汉语思维在不同水平层次学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汉语思维在英语阅读中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列实验,对比小学生的汉语和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语篇阅读的关系,发现汉语句法意识是汉语语篇阅读水平的显著预测指标,英语句法意识是英语语篇阅读水平的显著预测指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虽然语音意识对双语的语篇阅读也有独立的预测作用,但是句法意识对阅读的预测能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学习者的二语阅读能力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即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和学习动机;客观因素即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和母语知识。以汉语对英语阅读的影响为例,母语知识影响二语阅读表现为汉语促进英语学习,丰富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提高英语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研究这一影响的目的是给现代英语阅读教学一些启示: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帮助学习者加强对汉语知识的巩固。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英语和汉语的阅读学研究人员对英汉语阅读过程与模式的表述各有特点,对他们的观点加以分析,有助于发现英汉语阅读过程与模式的异同点,并利用之为两种语言的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6.
语音意识及其各成份的发展以及语音意识与阅读的关系是目前语音意识研究的热点,目前,更多的研究集中在语音意识对阅读影响方面,在语音意识获得与发展的研究相对过少,尤其是普通话儿童汉语语音意识与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的研究。本文通过纵向与横向研究的方法,研究汉语与英语语音意识的相互关系,探讨英语学习对汉语及英语语音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认知理论及策略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但主要关注点是提高英语阅读水平,通过对高职学校学生语文课程汉语阅读理解部分高成绩与低成绩两组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汉语阅读成绩低的学生在策略知识、阅读思维方法、阅读行为监控方面存在明显欠缺,证实了元认知策略有效使用不仅与英语阅读理解呈正相关,与汉语阅读理解能力也呈正相关,进而提出高职学生提高元认知策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新时代和教育的要求,基于新时期对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需求,对大学英语阅读展开策略研究.笔者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加以完善,同时还对英汉的阅读策略进行比较性分析.通过分析英语和汉语阅读的本质、阅读的策略和相似规律,进而提出英语阅读中应当借鉴的汉语阅读的优势.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成效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汉语和英语存在巨大差异,系统地理解汉语母语背景和母语阅读能力对儿童英语阅读学习的影响,有助于教育者更精准地识别并解决我国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遇到的特殊挑战,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成效。笔者围绕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时遇到的独特认知挑战与干预训练开展了系列研究,从认知行为和脑电活动两个层面揭示出汉语母语背景对英语单词自动化解码存在深刻、持久的制约。在实验室和学校开展的随机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专项语言技能训练及非特异性的音乐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突破母语制约。因此,我国英语阅读教学需要高度关注汉语母语背景的特殊影响,基于对英语阅读学习特定认知挑战的研究证据,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同时,英语教学还需要被置于更广阔的学生发展和成长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音乐活动,优化学校与班级氛围等多种手段,为提升我国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成效提供全方位支持。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理解一直是让师者和学者倍感棘手的问题,如若在阅读能力方面取得进步,除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外,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以及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语言的特点和与汉语的不同正是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所致.在英语阅读课堂上要求教师对课堂改革有的放矢,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将阅读技巧应用到阅读实践中,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西文化的差异给我们的英语阅读理解带来诸多的困难。本文拟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以便有效提高对英语阅读的综合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的关系,利用外语阅读焦虑量表,对随机抽查的150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就阅读焦虑与阅读课程成绩和阅读理解成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非英语专业学生一样,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焦虑;英语阅读焦虑与英语阅读学业成绩及阅读理解回顾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阅读焦虑与阅读理解多项选择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逻辑思维与英语阅读技能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离不开思维,人们一方面用外部言语来表达,另一方面也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维差异问题要"融入"思维差异教学,采取不同方法,挖掘深层思维差异,特别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应深度挖掘英语逻辑思维,以期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旨在了解PASS理论包含的基本认知过程(计划、注意、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与中英文阅读的关系.对三、四、五年级共102名被试施测了中英文阅读测验,中英文语音意识测验以及CAS认知评估测试.相关分析发现,中文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均与计划显著相关,英文真词辨认与计划和序列加工的相关显著,英文假词辨认则与计划和同时加工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英文中,语音意识对阅读的解释力大于PASS认知过程,但计划、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的解释亦达到显著,中文中,PASS认知过程对阅读的解释力大于语音意识,且计划的解释力最高.结果既验证了PASS认知过程在英文阅读中的作用,也发现中文阅读有不同于英文阅读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高职学生中英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并对高职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对英语学习者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情况、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不同以及这些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阅读策略较频繁,成功与不成功阅读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阅读态度是影响阅读理解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阅读态度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它涵盖认知、情感和意动等方面的内容.有关研究表明,母语阅读态度和外语阅读态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文章通过对运城学院外语系、中文系和数学系的2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英语水平测试,试图探讨:1)母语阅读态度和外语阅读态度之间有何区别;2)母语阅读态度是否向外语阅读迁移;3)外语水平是否会对这种迁移产生影响等问题.研究结果为外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彭兵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93-95,104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语言技能一般被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读和听被称为领会式言语活动,写和说则被称为复用式言语活动。国内外研究者分别对阅读和听力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在外语教学中成人教育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与听力的研究却很少。全文通过对成人教育脱产班英语专业学生精读、泛读和听力三个学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发现阅读和听力的显著相关性,进而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来阐释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听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某中学初中生英语阅读现状和英语阅读态度的问卷调查显示:初中生英语阅读基本立足课本,以提高阅读成绩为目标。初中生普遍对英语阅读持积极态度,其中工具趋向态度最强,但阅读的积极性随年级的递增呈下降趋势。具体到阅读态度五个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初中生情感趋向态度与融入趋向态度、工具趋向态度和评价趋向态度成正相关,与社会趋向态度呈负相关。其中,情感趋向态度与融入趋向态度成较强的正相关。基于此,为使学生对英语阅读长期保持积极的态度,英语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英语读物;同时,转变英语阅读教学理念,设计多种多样检验阅读效果的活动,从而充分发挥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oneme categorisation,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reading performance were examined in Chinese‐English speaking children in a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Second language (L2, i.e., English)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but not phoneme categorisation was related to L2 reading. First language (L1) oral language skills were related to Chinese reading with L1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being related to the Chinese reading task with a strong phonological component (pseudocharacter reading). L1 phoneme categorisation skill was not strongly related to L1 readin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is related to reading tasks with heavy phonological demands, such as reading in an alphabetic orthography or pseudocharacter reading in a nonalphabetic orthography. Exposure to L1 reading might influence processes used by Chinese‐speaking children in a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