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月萍 《现代语文》2007,(3):100-100
语文评优课正在进行,执教的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无独有偶,几位开课教师不谋而合,都讲到课文第一、二两个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和“他对父亲的崇拜”主要表现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第三个小标题“他对独立的要求”主要表现一个男孩子,一个要求独立的男人的性格。我当时听了很是纳闷,文章题为“我们家的男子汉”,总共五个小标题,怎么倒有三个小标题主要表现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了呢?问执教老师,他们告诉我:教参上就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评优课正在进行,执教的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无独有偶,几位开课教师不谋而合,都讲到课文第一、二两个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和“他对父亲的崇拜”主要表现一个孩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家的男子汉》塑造了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零到四岁的“男子汉”形象。其人物形象和语言童趣十足,是一篇难得的儿童文学作品,经改动后被编排在四下第六单元。本单元三篇课文(除《文言文二则》)篇幅都较长,表达有创意——用不同的方式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课后练习题和学习提示中都提出拟小标题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家林林今年5岁,是一名大班的学生,他的爸爸从他两岁半起就出外继续求学,还有两年才能博士毕业.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他在幼儿园很少像其他男孩子一样玩汽车、打仗、解放军之类的游戏,而是喜欢和女孩子们一起玩过家家.虽然在游戏中,他扮演的是"爸爸"的角色,但是在"家"里,他常常热衰于买菜、照顾孩子,而且那份细致和耐心,连很多女孩子都比不上.我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却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像个"男子汉".林林的爸爸是独子,有三个姐姐.在林林爸爸长期在外求学阶段,除了我就是林林的奶奶、姑姑照顾林林的生活.这样的环境,难免使林林沾上了不少"脂粉气".我好着急,请问我现在该如何把林林培养成小小男子汉?  相似文献   

5.
小陶扬哭了     
陶扬是我们班一个特别天真可爱的孩子,虽是个小小男子汉,但平时讲话经常带着点奶声奶气的味道,甚是有趣,每每和他聊天我总是忍不住想笑。说起小陶扬的表现还真不赖,学习对他来说很轻松,上课发言也是大胆积极,朗读起课文来更是有声有色。可他有个坏毛病,就是上课经常讲悄悄话,为这没少挨批,也因为这个缘故上学期三好生都没拿到。  相似文献   

6.
<正>三年级接新班,我和晓义相遇了,依稀记得第一次课上自我介绍时,晓义说:"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在将来能开开心心、知晓大义,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然而,他后来所有的表现都没能证明他是个晓"义"的男子汉。新学期开学没多久,他就因为厌学不想上学。一次,妈妈已经把他送到学校门口,可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渐渐占领了黑板. 课堂上,我经常让孩子上来板书,整体感知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小标题,比较浅显的课文的中心,发言中讲到的一个关键词等. 通常初读时,孩子的想法比较简单,我鼓励孩子尽量把想法用恰当的词概括好,写到黑板上.  相似文献   

8.
吕丽萍是被熟悉她的人公认的幸福女人。的确,在婚姻中曾经历尽沧桑的吕丽萍,如今可谓幸福到了极点,婚姻和事业双丰收,儿子又长成了自信、独立、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幸福的女人,去倾听一个幸福中的母亲对儿子深情地述说。单亲母亲,培养出一个坚强诚恳的小男子汉张博宇是吕丽萍和首任丈夫张丰毅所生的孩子,今年15岁,正在上初中三年级。在张博宇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他和母亲吕丽萍,他从小就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因为没有了坚强的父爱,孩子自卑、胆怯是难免的,而吕丽萍并没有因此就溺爱娇惯孩子,而是把他当成一个男子汉。…  相似文献   

9.
《三颗枸杞豆》(以下简称《三》)和《我们家的男子汉》(以下简称《我》)都是以儿童为主要人物的叙事文。《三》中的“我”既是线索人物,又是主人公;《我》与之相反,采用了成人“我”的叙事视角。两篇课文一正一反地指明了成长的路径,不约而同地呼吁要强健生命精神、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是很好的人生启蒙教材。  相似文献   

10.
《山雨》这篇课文是作家赵丽宏的作品,作者从"雨声"、"林色"、"山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情韵世界。文章文字优美,非常适合孩子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孩子直接接触文本的读书上。"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通过多读,这些清新的语句自然会流淌在学生口唇之间,烂熟于孩子的心里。再者,文章文字浅显,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教师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怎样引导呢?现以课文分段为例来谈谈: 讨论前,教师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1.用三句话表达对分段的看法。第一句话说明分段的依据;第二句话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明将全文分几段;第三句话再具体说明段落起止。一个学生用这样三句话发表了他对《捞铁牛》一课分段的看法:“我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我把课文分  相似文献   

12.
骨干教师送教,我执教《要好好学字》(苏教版第三册)一课。"仿照课文中‘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3岁,个子矮一点’介绍两个人"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时,我先让孩子借助这段文字从插图中辨别  相似文献   

13.
慢慢来     
从襁褓婴儿变为6岁的小男子汉,儿子的成长浸透着我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记得儿子3岁左右,本着自由发展的原则,我和先生在学习方面对他没有过高要求。可是,到他读中班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儿子的差距是那么大:同班小朋友认识很多字,能够独立阅读有浅显文字的图书;朋友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一次语文公开课,我执教一年级的课文<雪孩子>.这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下雪了,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怕小白兔寂寞,就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来陪它.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后来,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勇敢地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相似文献   

15.
执教多年,我一直把我所任教的班级比作一个"家",这个家里有我们各位任课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和众多亲朋,大家在这个家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有欢笑,有哭闹,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小故事,在这里,我选择几个和大家一起分享. 家长沙龙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还沉醉在他们带给我的回忆中,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又撞入了我的眼帘,一年级的新生,67个孩子,像一群小鸟一样,飞进了我为他们搭建的"家"——一年级五班,我教他们上课怎么做,教他们下课怎样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玩耍……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可是,在这其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和别人格格不入,显得是那么不和谐.  相似文献   

16.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的身边,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他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望他。”父亲同意了。  相似文献   

17.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一位孤儿院的小姑娘被炸伤亟须输血,在误以为输血救人会献出自己生命的情况下,阮恒仍然决定给小姑娘献血.课文对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真切再现了他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可敬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读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久久弥漫在我们心头,令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8.
"你是个男子汉!"从七岁开始,我好几次听到别人对我说这句话,也好几次对别人说过这句话. 七岁那年,我的身体并不像现在这样强壮.有一天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邻村的王小武堵住我,无缘无故地打了我一顿.王小武长得五大三粗,在他面前,我连招架之力都没有,被他打得鼻青脸肿.回到家,父亲问一脸委屈的我:"谁?你招惹他了?"  相似文献   

19.
何伦忠  周航 《四川教育》2001,(12):40-41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题旨与说明] 1.第一题,要求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重在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更要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强调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对内容之间的联系的思考中,达到对课文深入、全面和整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3月14日,我应邀参加浙江杭州市下城区"名师好课堂"活动,执教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其间,一个孩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叫‘匆匆’,写的也是时间匆匆,但是为什么读起来感到很缓慢?"学生口中的读起来很缓慢,是指课文的语言读来很舒缓,和匆匆所应有的急促、紧张相反.简单地说就是,课文所写的内容是"时间匆匆",但为何课文的语言舒缓优雅,毫无急促、紧张之感?王荣生教授在课后点评时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教学可以由此切入并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