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科学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要你学",单靠教师的理论灌输,单靠课内提问,自然很难触发学困生的兴趣、感悟与发现。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实践场和有利于学困生自主发展的课外探究场,或许那些学困生很有可能会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不断地消除焦虑,不断地矫正心态,不断地锻造自己。  相似文献   

2.
学校应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变制度管理为教师自我自觉管理,注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多种举措并行,激发教师潜能。同时应根据学校实际,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摒弃依赖学习的不良习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对英语"学困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运用问题研究的因素,注重"学困生"的心理、理想教育,克服他们的"思维惰性",引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教学使"学困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基础思维技能,学会区分教学内容的基础和主干的核心。再次,要注重发展"学困生"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忙于对"学优生"的培养、忙于对学习和表现相对较差的"学困生"的扶持,这种"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经常会使老师忙不过来,培养了一两个"学优生"、转化个别"学困生","中层生"却由于老师疏忽退步了,造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教学上,老师争取"中层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学优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提高高考成绩。教育工作中,老师更应该多关注"中层生"。关注中层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为他们量身制定前进的方案,二是在课堂上多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适当的场合让他们当带头人,使更多的"中层生"向"学优生"迈进,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唤醒"学困生""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法帮"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是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现就"学困生"落伍的原因及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体察学生的心灵变化,寻找变化的原因,铺一条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道路。人都有成就自己的需求,人是教育的结果。"学困生"的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它当然不是意味着"挫折教育",他们很少有甚至没有过成功的体验,我们要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根据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为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荣霞 《考试周刊》2013,(35):162-163
初中生物教师要摆正心态,不能因为班级中有学困生而抱怨。后进生并不是所谓的差生、笨学生,他们只是在思想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自卑感强,反应慢点。只有对后进生抱有诚挚的爱,给予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后进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教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和期待,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产生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3):26-27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之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不会学"为"自主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提倡"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倡导"教育就是服务"的今天,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学困生,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研究学困现象,分析形成学困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转化他们,使他们快乐成长。学困生成因主要有以下四种:个人素质;家庭影响;社会影响;学校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激励机制在学校教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能不断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钻研、竞争"的学风。通过激励来控制来调节人的行为趋向,激发教师自身的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钻研新课改、尝试新教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2.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高效、创新"的教风。一个人能力再高,如果激励水平很低,缺乏足够的自动力,也必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效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指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取得很好效果,可使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4.
"椰壳效应"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椰壳效应"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勤于动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寻找到教学中的"椰壳",选择适当时机做成"碗",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成为乐学者。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要通晓学生心理,做到启导得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上下功夫;遵循"乐学"原则,使课堂成为一片乐土。应该变"要你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育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对于抽象的汉字,需要我们遵循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激发识字兴趣,拓宽识字渠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有效识字。  相似文献   

17.
孔德容 《考试周刊》2010,(24):212-212
中职学校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由于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学习基础较差、具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学困生,而毕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德育教育决不能被忽视。学校在抓就业教育和升学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德育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废材”,是社会中的“危险品”。对此,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我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转变观念,给"学困生"以特殊关爱.以前,我校教师有一个普遍的想法,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怎么做都对.因此,教师视学习暂时跟不上的学生为"差生",批评的多,挖苦的多,"挤"跑的多.自开展"学评教"以来,大家都积极用这35条标准来衡量自己,改变了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在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同时,教师努力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通过在长子营中学的三年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要尊重"学困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在平时或课堂上多给"学困生"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愉悦、向上的状态.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依然严重。我们以"感化"为入手找回他们的"自信";通过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备、教、辅、改、考、析)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转化使其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杜绝新的学困生产生,学校加强"四清"检查;落实好家校互动,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