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厘清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能更好理解高等教育地方化背后的学理逻辑。结合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可检验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水平的非线性关系,描述以财政分权度为核心变量的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当财政失衡度低于阈值(47.8%)时,表示地方政府拥有较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调配能力,可能倾向于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水平,表现出竞争型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行为,并参与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反之,若是受制于“吃饭财政”的生存型地方政府,则倾向于维持现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两者结果表征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动态非均衡。展望未来,中央政府迫切需要完善晋升考核体系、加大专项转移支付规范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并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进中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步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地方高校的发展得益于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地方高校自然地以服务地方、促进区域发展为本职,在自我发展中为地域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治理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亦责无旁贷。高等教育治理地方化的路径在于地方统筹,地方统筹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新思维。政府在统筹治理地方高等教育过程中不能缺位,其角色应从服务直接提供者向使能者转变。当前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地方统筹需在整体搭建纵向多中心治理结构与横向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根本利益诉求在于财政投入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同发展。然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功利性、绩效评价与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削弱了该良性协同效应的建立基础。本研究引入高等教育其他外部治理主体为辅助变量,运用1999至2011年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以空间相关性为基础,构建动态VECM模型,对两者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长期因果关系以及强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勾勒出协同效应分区域的不同表现。研究结论如下:两者之间大多只存在单向的短期或长期因果关系,还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高等教育的其他外部治理主体在促进两者协同效应上发挥了协调作用;协同关系不存在全国统一模式,需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互相依赖、相互制约,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关系问题是地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率的需要。论文提出可以通过决策互询构建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育人奠定伙伴关系,通过科研合作促进伙伴关系,通过文化互助提升伙伴关系,通过转型发展稳固伙伴关系等路径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区域集群分布的初步格局,并且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应合理定位,寻找动力,确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高校和谐自主的发展政策,即中央政府要宏观调控,发挥其对高等教育的提供者、保护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地方政府要与大学联盟发展,对地方政府而言,要转变观念,积极扶持,以提高大学的竞争力;对高校而言则要改革管理制度,加快建设人本竞争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智库区域特质是在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例,探讨高校智库的价值与定位,分析在非均衡发展理论下地方高校智库区域特质的形成机理。通过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在地方区位优势基础上培育地方高校智库的优势,促进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倡导跨学科协同研究等途径有效发展地方高校智库的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形成了竞争型地方政府,而各地方政府“因竞争而增长”的博弈过程又加剧了高等教育地方化趋势,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高速扩张。本文结合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分权视角,探讨了“竞争型政府”竞争程度对地方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没有对地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产生直接影响,而“竞争型政府”竞争程度可以显著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规模水平,并在财政分权对地方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负面影响中产生调节作用;滞后一期的系数估计值有较大的下降,表明地方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很可能是地方政府即时性竞争政策的结果,且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具有异质性。高质量发展阶段中的高等教育治理要求战略型中央政府调整竞争“尺子”(指挥棒),正确引导地方政府展开竞争,避免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中的竞争观念带进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地方高等学校在困境中发展必须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必须注重强化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必须发挥学校优势,积极走进区域经济社会主战场;必须发挥高校智囊团、思想库作用,走进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系统。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预期的功利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机制的不健全、高等教育和区域自身发展的水平是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管理指向是国务院和省级政府,但当地级市利用国家政策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机遇举办了高等院校时,地市政府同样履行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具有一定的管理地市高校的权责。在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约束情况下,地市政府管理地市高校的权责,除作为下级政府要与上级政府一起完成提供教育服务的任务外,更多的是运用拥有的权力来实现举办所属高校的目的。地市政府管理所属高校中存在着权力扩张与责任缺失的问题。地市政府履行管理所属高校权责时,应把握好与学校自主办学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政府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形成有利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从传统的管理走向现代的善治,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已经成为今天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采取了管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打造品牌等管理创新的方式,推动了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但存在体制有待完善、管理力量不足、政策工具使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充实管理力量,充分运用政策工具,发展完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实现的。通过对宁波大学与当地企业形成的产学研合作的实证分析,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是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基于各自的偏好立场进行博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世界级湾区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当前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杭州湾区正值向创新型湾区经济体建设的关键期,已经在区域高等教育的协作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对此,杭州湾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建设应加强高科技、高学历人才的密切往来,打破区域界线、组织界限;重视高校和实验室等资源引领,建立资源共享、开放的平台;接受研发创投资金的供给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支持;针对湾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动态调整专业与湾区所需的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16.
校地合作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依靠,地方经济社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因和条件。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高校以全新的视野来思考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就地方政府而言,要强化政府职能,统筹规划高等教育,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就高校而言,要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和交流,主动承担起促进地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sing regional panel data from 1999 to 2015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developed region of Eastern China has not shown greater willingness to spend on higher education tha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s, which are strongest in Central China. The attenuation boundary test shows that, as the economic distance increases,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becomes weaker. Econometric model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patial lag term show that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is enhanced by economic growth. Henceforth,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o increase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save incentive costs,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s being the main investor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increasing the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by exerting the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 It will eventually drive local governments to spend more on higher education by strongly encouraging others beforehand.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我国2003—2019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面板数据,就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总体成就、时空特征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成就显著,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在地区分布上类似,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持续滞后现象长期存在,东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巨大差距尚未消除。为此,本文建议:树立并强化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用好用足国家在教育领域与地方共同分担的利好政策,积极运用评估手段引导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向高水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十年间山东省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师资规模和质量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四方联动,提高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调整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和专业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