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东自1992年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举起了追赶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大旗,15年来在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保持着快速的发展速度,目前经济总量超越了"四小龙"中的三个,科技投入与产出表现突出。然而,在体现科技进步的平均指标和质量指标中,广东与"四小龙"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广东与亚洲"四小龙"主要经济与科技指标的对比,提出了广东进入后追赶亚洲"四小龙"时期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的动力,是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摇篮。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首先要着基础研究。应用科学、工程技术与开发生产都依赖于基础研究,如果没有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就很难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工程技术,而应用和开发也必然是沙滩上的建筑。我们是个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亚洲四小龙”靠从发达国家买实用技术促进经济腾飞的道路,也不可能重复日本战后在美国核保护下发展经济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强邦固本,无不着力于教育,使其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大量的教育投资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腾飞,最终以其巨大成就赢得了亚洲“四小龙”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一)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已成为汹涌潮流的世界形势下,认真总结我国对外开放九年的历史经验,作到改革与开放相结合,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所在。世界近代史上曾出现多起后进国家实行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制度与文化,享受所谓“后发性利益”,跳跃性地赶上先进国家的情况,如英国赶超荷兰、美国赶超英国、德国赶超英美,战后西欧、日本的复兴与亚洲  相似文献   

5.
亚洲的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由于其经济发展速度快,被人们称为亚洲“四小龙”。这些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成就被称为“经济奇迹”,其成功基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泰国的政府和技术专家以及实业界领导人认为泰国应该采取这种战略。  相似文献   

6.
1 90年代世界经济和贸易环境 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平均为2.9%,是战后最慢的十年。其中发达国家为2.6%,发展中国家为2.9%,苏联、东欧国家为4.8%。经过80年代的努力,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四小龙”及东盟国家、中国等是典型的代表,日本也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90年代,亚太仍将是世界  相似文献   

7.
国外九十年代的信息政策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元 《情报科学》1994,15(5):28-31
文章全面地介绍了美国、日本、欧洲和亚洲“四小龙”九十年代的信息政策新动向,指出中国政府应该制定自己的大力挟助信息产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20多年中,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而它们被人们称为亚洲“四小龙”。目前,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均拥有一批高技术企业,有的企业在国际上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正在向美、日、欧的大公司进行挑战。“四小龙”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年来重视发展科教事业。  相似文献   

9.
《预测》1984,(Z2)
1、西德的科技革新措施 1983年西德总理科尔发表政府声明,提出一个“革新纲领”,以调整国内政策,刺激投资、活跃经济、整顿财政,减少失业。科尔主张:发展科学技术是解决西德经济问题的重要措施。西德应在科学技术方面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要迎头赶上存在的差距,进入世界前列。西德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出  相似文献   

10.
王承云  杜德斌  李岩 《科学学研究》2006,24(Z1):125-131
在战后的60年里,日本走过了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到“科技创新立国”的独特发展道路。从战后初期的“吸收型”、“模仿型”技术发展路径,逐步实现了“追赶型”,最终建设成为“领先型”的创新型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每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日本政府都分别制定了有步骤、分阶段的政策与对策,并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亚洲“四小龙”竞争情报研究与服务兴起以及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竞争情报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特征及效果,并就“四小龙”竞争情报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亚洲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以技术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建设成就令世人瞩目,被视为以技术立国的典范。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和世界科技的突飞猛进对其以技术引进为主的科技政策与科技体制愈来愈构成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张晶 《科学学研究》1990,8(3):52-60
日本的科技进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和腾飞无不与日本的科技决策水平和取向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决策工作参与者的走访调查,占有了较丰富的资料,透过对日本的“科技政策大纲”的决策过程案例分析,揭示了日本的科技决策的独特组织运营手段,它既不是欧美的“自下而上型”,也不是外国学者断言的“自上而下型”。文章介绍了战后日本四次中长期科技战略决策,阐述了它的决策目标、步骤,实现决策目标的战术及其推进体制。希望对我国的科技决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经济科技化、科技经济化和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政府,是科技经济一体化发育生长的“培育者”,过去我国长期实施政府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教育、科技、经济相互割裂,产、学、研各行其道,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被肢解,科技成果的转化,呈现游离状态。目前,政府正力图通过职能转变来改变这种状态。政府职能转变核心是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由“家长”转变为“导师”,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创造一个祥和、通顺的环境。一一、培育科技发展市场培育科技发展市场,一是尽快建立并健全与科技成…  相似文献   

15.
<正> 科学技术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立国战略创造了为世界瞩目的日本经济奇迹。然而1998年,日本经济陷入战后5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期。为了重新振兴经济,日本政府除采取“紧急经济对策”缓解当前燃眉之急外,主要是依靠推行“面向21世纪的先导性科学技术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相似文献   

16.
李树国 《未来与发展》1993,(4):54-56,64
多少世纪以来,诸如火药和指南针等发明一直是从东方传到西方的。然而随着亚洲的自我关闭和西方的崛起,近百年来这种传播方向发生了逆转。纵观历史,事实上一直存在着东西方之间的激烈竞争。70年代继日本之后,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首先在经济上腾飞,从第三世界一跃而接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繁荣,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进入90年代后人们又普遍认为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这三个国家将成为“亚洲三小龙”。当然亚洲不可能被看成是单一的、发展均衡的实体。当新加坡的工人正在设计复杂的微电子集成块时,而在亚洲另一些国家的贫穷山村中,农民们仍按古  相似文献   

17.
联邦德国科技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邦德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同时也是欧共体的核心成员。第二次大战后,经过了20多年的重建,德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特别是90年代,成功完成了东、西德的统一后,其政治,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居于欧洲之首。 综观德国重新崛起的历程,科学技术及其相关政策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借鉴其发展的经验,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一、联邦德国科技政策原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科研与技术政策以国家的基本法为依据,并由下述原则确定: 1.国家承认科研自由,特别是由它资助的基础研究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技术产业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中成长迅速。1986年在这个领域,西德的贸易量占全世界的11%。它的出口增长率跃居第一,高达36%,超过日本的24%、美国的4%。亚洲四小龙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南朝鲜最近选定从1989年起的5年内加快开发7项高技术产业的策略性工业。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技术产业在改革与开放政策下发展相当可观。我国最近已经确定发展高技术的战略,到2000年列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火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项发展重点。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9.
杜芳舟 《科技风》2012,(20):27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通过科技政策的调整与改变,制定了适合自身科技发展的战略,使日本成为经济和科技的强国。研究战后日本科技政策演变,对中国现在与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加坡在最近二十多年里。成功地采取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多样化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1万新元(折合美元人均1.3万),被西方国家评为“亚洲四小龙”中最富有经济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