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重视,相关产业对船舶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海洋工程环境学》课程是一门船舶与海洋工程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侧重于工程实际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针对这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工程背景下对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新华 《职教论坛》2005,(36):23-26
当前中职学校的师生交往关系仍然停留在传统哲学下的"主--客体"关系,这一交往模式阻碍着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更不利于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目标的达成.中职学校必须建立起对话与合作的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课教学面临不少困惑,积极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学主体间性,是以师生共同面对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对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规定,师生关系为一种平等的主体间交往关系,"教师—教学资源—学生"模式体现了网络教学过程是认识的过程,是交往、对话的过程。文章对主体间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主体间师生关系与网络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科院校大工程观的培养理念,探讨面向应用型工科人才的材料专业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采用案例教学、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适应现代材料工程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本研究将集中实践环节设定为实践教学主体,将课程融合实践部分、课外创新实践部分设定为实践教学的两翼。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工程建造思想,以工程问题为导向拓展实践内容,多层级开展创新教育等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兴趣度和学业挑战度,提升了实践环节主体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共主体论教学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中的互识与共识构筑了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割裂、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进,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开展"主体间性"教学新理念、考核方式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知识论课程现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现和“经验”论课程现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问性课程是主体同性交往的经验。交往是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培养完整、自由的人是主体间性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探究,针对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从加大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和主体性在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的架构中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彰显,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主体间性”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民主平等是实现师生主体间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合作互动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核心,相互理解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条件,对话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可行途径,共识与共享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义认识论的视角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是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文章在揭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重要展开的形态和灵魂是对话,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建构的核心是理解,关键是欣赏。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探究,针对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从加大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工程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具有密切联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教与学的观念问题,其次是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沟通加以实施的问题。本文从工程类课程的特点出发,围绕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主体之间进行理性交往提供了有效依据,它对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交往行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分析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行为,双方之间存在交往缺失的两大主要缘由是本质偏离和原则不敷。为了构建网络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交往,可采取转工具性为交往性、建立主体间性和强化师生平等性三种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我们的教学将更加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主要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思维碰撞,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的教学现象.师生互动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7.
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依托创新基地大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凸现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本文就师生交往互动观下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四点看法,即凸现教育主体的发展性、注意课程实施的建构性、加强学习活动的体现性和展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9.
高志娟 《成才之路》2014,(27):41-41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审视今天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缺少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上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中以师生单向互动为主,师生间、生生间的课堂交往单调低效,地理课堂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就必须采用合理恰当的课堂交往形式,提高课堂交往的实效性,真正让学生主体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21世纪人类的交往实践格局 ,呼唤类主体的出现。类主体是 2 1世纪教育所要培养的目标。类主体不同于个人主体 ,个人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一种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 ,类主体表现为以存在为目的的主体间性。前者的产生诉诸于主—客二分模式 ,后者的产生诉诸于主—主交往模式。当今研究主体教育 ,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间性 ,同时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