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职业技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如果我们把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作个比较,他们在专业水平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别,只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人文素质的高低和知识面的宽窄方面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有较大差别。因此,职业技术院校更需要加强人文教育,更需要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重要任务。一、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欠缺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质包含诸多因素,但本文所强调的是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最欠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人文素质可以而且必然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在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职教育迎来蓬勃发展的生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直接影响其就业情况,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而就业能力与学生的职业素质息息相关,职业素质除了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外,更重要的还有非专业素质方面,如人生观、就业观、道德、修养等人文因素,这些修养将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需要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映 《教师》2008,(10):93-9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语文教学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语文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更应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就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我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把培养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各类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职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向高层次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如何渗透人文关怀,实施人文教育。分四个方面作了阐述,旨在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既懂专业技术、又具人文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公民。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缺乏与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极不协调。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文化底蕴的不足、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市场经济注重实用,都造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弱化。提倡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工作岗位潜在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迎合市场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技能教育的同时,应该通过对学生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文素质课程边缘化、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重新确立人文素质课程的定位,做实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要把职业人文教育引向深入,必须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专业渗透和课程整合,建构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并使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每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作为一个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其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应引起重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却有所忽视,因而导致学生的人文素缺失。而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基于此,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着重论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以及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成为既具有精湛的技术又具有高水平人文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崇尚人文精神,体现人文价值,才能建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职业人",这种"职业人"不仅应具有职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职业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职业的态度和情感。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于:模糊的办学理念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办学定位不准导致人文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加强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目标的应然选择。为此,需要重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精神,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建立和完善职业人文教育的体系和操作机制,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方面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就是它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因而,职业素质教育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一般可分为基本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可以通过课堂 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文章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方面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既要根据客观实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又要从人才素质结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为此要改革课程体系,创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并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注重专业技术培养,人文教育欠缺,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仅靠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要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怎样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这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积极推进职业技术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结合.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把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与酱通高校的学生作个比较.他们存专业水平方面并无明显的差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新思维,是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性。本文从新的人才观的树立、人文课程建设、人文教育环境创设、人文精神转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创建之初就弱化人文教育支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应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现行的高职人文教育在课程构建、师资素养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加强高职人文课程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加强人文教育的评价与考核则是高职院校有效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运行模式的构建,指出在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中需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校园性与企业性,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以确保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离不开基础教育.基础性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教育,它对毕业生是否能找到工作、工作是否能干好有很大影响.基础性教育中应该特别强调人文素质的教育.高职院校应重视基础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把基础性教育(综合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把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上,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必将影响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技能性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健全思想,有创新意思,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