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我国制造业必须努力进取,去适应国际通用的规则和规范的程序.在制造自动化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步伐,方能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如何从今天的制造大国走向明天的制造强国,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为高等学校,尤其是工科高校,为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出发,通过与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比较,找出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今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针对这些目标和重点,确定我们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合格的专门化人才.  相似文献   

2.
先进制造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巨大的潜能不断显现,培养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成为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对于支撑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问题,阐述了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应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及工程社会意识等制造业智能转型的人才新需求,并对高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职教论坛》2008,(5):39
赵志群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制造业发展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要想逐步缩小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绩效水平.其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对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转变观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职业教育是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制造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中国现阶段具有更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制造业吸纳了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制造业职业教育成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二、统筹规划,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经济社会、现代教育模式及学校自身发展定位的需求1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须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支撑。培养大批适应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对中国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1]另一方面,当前,广东的经济社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8年7月,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纵观世界的发展历史,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依靠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国际比较中,中国如何利用现有发展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打造“世界制造中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 ,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我国制造业及其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相比 ,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打造“世界制造中心”,关键在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培养制造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我国职业教育正朝着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方向不断发展。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质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管理体制处着手,比较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职业教育水平差距,从而丰富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并从中找到能够对现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末世界发达工业国家都在投巨资研究先进制造技术,探索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也着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道路,并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文章阐述了制造历史和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浅析了先进制造产生的背景以及先进制造的各种模式,并把先进制造的理念,先进制造的模式引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来,为地方制造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末世界发达工业国家都在投巨资研究先进制造技术,探索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也着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道路,并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文章阐述了制造历史和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浅析了先进制造产生的背景以及先进制造的各种模式,并把先进制造的理念,先进制造的模式引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来,为地方制造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发展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中国现实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制造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要想逐步缩小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绩效水平,其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对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述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水泥制造业中的应用,指出只有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才是实现我国水泥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嵩麟 《职教论坛》2004,(18):20-2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概括叙述了我国催化裂化发展现状和世界FCC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分析和比较了我国FCC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初步提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育管理经验,有利于避免我国在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中少走弯路,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专业人才。英国属于世界上研究生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借鉴英国培育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先进经验,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的发展历史,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依靠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国际比较中,中国如何利用现有发展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在培养“中国制造”所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现状入手,就如何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英美制造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我国已发展成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产品缺乏科技含量使我国难以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我们必须借鉴英美先进经验,加强制造业培训和教育,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