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孔德 《武当》2005,(9):48-50
[原文] 玄天上帝曰:《易》曰:“乾父坤母。”阴阳之义,昭昭可考。有天地然后有男女,则阴阳之道又不言而喻,则是“天地之不可无男女”明矣。男受乾坤之变化而成其象,女亦秉乾坤之交泰而有形。凡具兹形象者,皆具乾坤之(?) 而同列于宇宙之间耳。今当慈航普渡之际,宝筏共撑之时,男则教亦多术, 竟舍坤维而不顾哉!指男之玄精奥妙,不啻汗牛充栋,度女之法范典型,殊成寥寥无几也。吾切发悲而独论之:  相似文献   

2.
《易》曰:“天地阴阳,五行一气———乃元气也,元气运行万物生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从《河图》上看,天有五象,地有五行,阳在内阴在外。”人是天地万物之一,自然也是“负阴而抱阳”,自然也是“阳在内阴在外”。而人是“三才之一,万物之灵”,又潜伏着另一面,即“背阳腹阴”,亦即“负阳而抱阴”。为什么呢……《丹经》曰:“本来阴阳一气,因先天太极一分阴阳出,乾坤交;乾中之阳,走于坤宫;坤中之阴,入于乾宫,乾虚而为离,坤实而成坎;于是先天乾坤变为后天坎离。离者,离去其阳也。坎者,坎陷其真也。离卦外阳而内阴,阳失其实,则外阳必系…  相似文献   

3.
阴阳学说,是我国最早的哲学思想。最早的阴阳观念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后来被《周易》引入自然哲学对立统一的范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阳生克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因此,人的养生活动同样是受阴阳总规律制约的,人的寿与夭决定于机体的阴阳状态。阴阳和(相对平衡)则寿,阴阳离(相对不平衡)则夭。如《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如《荀子》曰:“阴阳大  相似文献   

4.
天地大道,总揽乾坤,万物概莫能外,况乎人之生命?有鉴于此,黄帝论曰:“人始生,先成精。”无精不成人,成人在于精。精者,智慧生命之本源也。藉之于精气化生之理,王充《论死篇》有曰:“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王氏论断,连精带气,较之于黄帝所论,似乎更胜一筹。惟若是,人之初,精气  相似文献   

5.
马琳璋  马天巧 《武当》2005,(7):16-17
练习心意拳,要懂得“中和之道”。所谓“中和”之道,乃阴阳和合也,阴阳均衡,二气得调之谓。人在天地之间,能秉承天地之气,则能得中和之气。古人有:“冲气以为和”的说法,并且还说:“天下万物,同一和气。”而人则是“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6.
经典择抄     
陈流沙 《武当》2004,(1):22-22
《周易本义》序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7.
阴阳学说给我们一把打开习练太极拳大门的钥匙。《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虚实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太极拳的套路里,只要动,阴阳虚实立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要处处分清虚实,其奥妙需要习练太极拳者去感知,去体悟。  相似文献   

8.
党建国 《武当》2004,(9):26-27
形意先哲有经云: 混沦一气内外修,泾渭不分至道由。 空洞自然凝神静,化虚还原此中求。 夫先哲之道,法天地之于一气,宗老子之自然而无为。盖天地一气,乃混沌之气,浑浑沦沦,阴阳未分,然形意之法,淡泊宁静,恬淡虚无,虚极则神,静极必动,动静相搏,阴阳调和,道法真谛,禀自一气,冲发二气负阴抱阳,生机不息,和衷共济,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9.
宣焯山 《精武》2007,(3):46-47
序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相似文献   

10.
刘力 《武当》2003,(11):22-23
《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元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易经·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宇宙观来分析,即是说:天地宇宙原为混沌一气的“无极”状态,发展为后来阴阳分离(上天下地)的“两仪”状态。进而又孕育出以人为代表的千万事物即大千世界。在这个生化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0,(4):6-55
五行捶,在李派太极三大主拳(天盘、地盘、人盘)中为人盘拳。传统认为,阴阳精合生五行而成万物,人具五行秉赋故有人形;阴阳精分生八卦而成万象,人具八卦象征故能万变。八卦五行都含阴阳,都是自然,相协相合,因而循八卦错综万变之义,依五行生克相推之理,借势运化一身,协调五行,平衡阴阳,促进全体生机正常生发,并借运化后天,亲合自然,悟觉先天法度,连通天地,返本还原,方是五行捶真谛和要旨。因此,五行捶尤其强调心法,  相似文献   

12.
四时与养生     
玄光 《武当》2001,(9):57-57
为什么生物的属性都有阴阳之分呢?原来,在大自然中,在天为阳,在地为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地造化之机,乃是天地阴阳之形气相感,上下召临,而化生万物。故万物的生长都要禀受天地的阴阳而化生。故此,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四时对万物的生长变化无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何树礼 《武当》2006,(7):22-23
天地大道,总揽乾坤,万物概莫能外,况乎人之生命?有鉴于此,黄帝论曰:“人始生,先成精。”无精不成人,成人在于精。精者,智慧生命之本源也。藉之于精气化生之理,王充《论死篇》有曰:“人之所以乍者,精气也。”王氏论断,连精带气,较之于黄帝所论,似乎更胜一筹。惟若是,人之初,精气也。挈之于精气说,岐伯亦曰:“营卫者.精气也。”营以滋养,卫以润泽。精气相济,营卫调和,以强筋壮骨,清利炎节,致密腠理,扶正避邪,健康人,仁。若精气不济,营卫失调,则邪气入侵,致使体弱多病,殆至衰亡。  相似文献   

14.
孔德 《武当》2005,(8):38-40
[原文]《修真辨难》曰:或问曰:男女下手处分别如何?答曰:男子下手以炼气为要,女子下手以炼形为要。炼气者,伏其气也。伏气务期其气迥,气迥则虚极静笃,归根复命,而白虎降。炼形者,隐其形也。隐形务期其形灭,形灭则四大入空,剥烂肢体,而赤脉斩。男子白虎降则变为童体,而后天之精自不泄漏,可以结丹,可以延年。女子赤龙斩则变为童体,而阴浊之血自不下行,可以出死,可以入生。故男子修炼曰太阳炼气,女子修炼曰太阴炼形。  相似文献   

15.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16.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生命的真谛在于阴阳的相对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绝"。阴阳之体乃乾坤,阴阳之用乃水与火,阴阳之化乃气和形。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肺之治节,脾之运化,心之神明,肝胆之谋虑,膀胱之气化排泄,大小肠之传导,皆赖肾之技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所以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引发疾病。所以,冬季注意对肾脏的保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太极者,绝对之始终也,故凡一切事物,皆难越此规。空以无,无以静,静生动,动则化,化则极,极则变,变则复,复则静,静归无,还其本来面目。《太极拳论》开篇第一句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凡修炼太极拳者都应知其始终  相似文献   

18.
静在无极中     
《太极拳经》(明·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只有无极才能生太极。所以后来的太极各门派都遵守:练太极拳必须从无极式开始。什么是无极呢? 无极就是无念、无象。古人论道说:“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未有天地就是在鸿蒙混沌阶段,没有意念,没有形象。这就是阴阳未分,清浊未判的世界。这就是无极。  相似文献   

19.
冉珠江 《武当》2003,(2):40-40
阴阳大道,先哲所秘。自全真龙门大兴以来,其旨多隐而不显,故世难得真传。今人所学所论者,多为清静孤修也。不知天地化育,阴阳双修之奥妙,故多中途而废。已故仙学巨子陈撄宁曾讲:“古所谓金丹大道,实即南宗阴阳功夫。”愚认为,学道者不可不知阴阳之道。  相似文献   

20.
顾留馨 《武当》2013,(3):14-17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所谓太极,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实际上是指无极生太极,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意思。从无到有,就是阴阳的根据。"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一阴一阳,刚柔相济的拳术。原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一分为阴,一分为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