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修睦 《精武》2004,(5):34-35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顾新法 《武当》2014,(6):12-15
一、古谱为据 古拳谱《打手歌》云:“拥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黏连随不丢顶。”文中的“四两拨千斤”,显为形容以智取胜,以小博大的代名词,大家早已认可。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都知道李小龙的拳技刚猛凶狠,却不知李小龙还有“柔”的一面。中国内家拳刚柔相济,截拳道源于泳春拳,诛春拳讲究刚柔相济,有“鹅手”训练——其实就是推手(柔化敌人来力,从而有效地发放敌人,“引进落空合即出”为推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太极擒拿法     
太极拳技击的擒拿,乃以小取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应合于太极拳之本身规律。王宗岳《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此诀不但道破击法之精髓,同时将太极拳的整个技击核心内容都说  相似文献   

5.
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语甚概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  相似文献   

6.
《打手歌》是历代前辈拳家润色修订的结晶。《打手歌》各个不同的版本,用词造句各有优劣。个别词句由于历史和方言的原因晦涩难懂,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解读?"引进落空"一句中,"引进"应该分开理解,即"引"是"引"、"进"是"进"。对《打手歌》的语句次序作适当调整,有助于对太极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侯转运  艾光明 《武当》2006,(11):18-20
推手也叫搭手、打手、込手、转圈等等。太极经典《打手歌》曰:“?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或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这些都是对于太极推  相似文献   

8.
张迎忠  辛海洋 《武当》2009,(1):15-16
《打手歌》:拥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首句:“拥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强调要求学者要端正态度,明白重点。绝不能忽视“搠捋挤按”四大基础劲。要在这四大劲别上下功夫。同时,告诫学者成功之诀在于上下相随。要认真研究四大劲别的各自技击特点。  相似文献   

9.
荆力 《中华武术》2000,(9):50-50
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及有关太极拳的资料中常常提到练习太极拳要能达到“四两拨千斤”才是有了一定的功夫。这五个字的出处有两处:一是《打手歌》:“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其中有“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句。二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查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相似文献   

10.
张世昌 《武当》2015,(2):30
杨式太极拳的技击精髓在于腹内松净气腾然,一气鼓荡,循环无间,使之形成整体劲、轻灵劲,从而应感而发。应感而发的主要特点是掷放,它运用抽丝劲和松沉劲,粘连黏随不丢顶,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以一种独特的掷放术,使对方如弹丸腾空飞出。这是杨式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练习时,体用的十三势(即八法五步)到位、十年以上的时间到位、知行合一的悟性到位,三元素同时必备,缺一不可。若能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武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久习者,能达到身心合修、陶冶性情、强身健体、裨益心肺、祛病延年之目的。在技击方面它有着出神入化的独到之处。本文就太极拳技击发表几点浅见,谨供爱好者参考。 习太极拳须知打手歌。打手歌云:“(扌朋)、(扌履)、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打手歌是太极拳技击的原则,怎样领悟和运用好,关键要看习练者的修为。  相似文献   

12.
两人搭手乱采花,引进落空转腰胯。你进我退猫行步,心静体松触觉抓。腰带双肩肘和腕,粘黏连随缠丝法。右手引化左手舍,不留痕迹诱惑他。对方若要抢手进,引进落空舍让恰。不丢不顶不双重,敌不知我我知他。对方加劲要听清,收腹含胸化中打。如要对方死反抗,内动旋转将人发。久练此功熟生巧,又可击打加擒拿。真气充实灵敏锐,胎息深长内劲大。拳谱云:“随人所动,随曲就伸,引进落空,不丢不顶”,当对方用刚劲攻击我时,我则  相似文献   

13.
《打手歌》是历代前辈拳家润色修订的结晶。《打手歌》各个不同的版本,用词造句各有优劣。个别词句由于历史和方言的原因晦涩难懂,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解读?“引进落空”一句中,“引进”应该分开理解,即“引”是“引”、“进”是“进”。对《打手歌》的语句次序作适当调整,有助于对太极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杨波 《精武》2004,(6):20-21
8.加力引劲法 推手时,为了诱使对方暴露空当,打破对方平衡,常运用“引劲”主动加力于对方。对付身长力大的人,如果不主动加力,则更难以听其劲、借其力,达不到顺势打击对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常要用到“引劲”。“引劲”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其出劲,二是引进落空。彼劲不  相似文献   

15.
林泉宝 《精武》2005,(2):40-41
太极拳没有摔法的称谓。一般叫跌法或掷法。虽然在动作上与诸多的摔法有相似之处。但更着重于推手技法,从而达到引进落空、以轻制重。以此来牵动和破坏对方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王志远 《武当》2005,(6):26-26
拳谚云:"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由此可见身法、步法在武术中的重要性。身法步法灵巧敏捷,进退闪避自如,才能在防守时避开对方进攻,在进攻时不失时机地向对方进攻。身法、步法纯熟巧妙,就能在实战中处于有利地位,进而更好地克敌制胜。吞、转侧等身法运用得当,再配以适当的手法,便能将对方的攻击引进落空,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因此,练武之人,先要将身法,步法练好。下面我便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场地:在泥土地或草地上画一  相似文献   

17.
太极功德论     
杜子宇 《武当》2005,(3):20-21
无道不含理,无理不合道。故道即理,理即道,故谓"道理"。太极修炼,拳"以武演道",功"以文合道"。本天道为拳理,以拳理晓功理,依功理明生理,以生理化心理,借心理通世理,缘世理达天理,这百理归一是传统太极的正觉正悟。合道即合阴阳,阴阳无"中"而不合。"中"具体而言就是"德",故说"阴阳合德"。传统太极的精深内涵决定了拳功的  相似文献   

18.
刘月兰 《武当》2013,(8):25-25
我有缘在十多年前先后跟从武当三丰自然派的刘焕军老师和全真龙门派的陈心惠老师,及班中咏春拳的梁伟才师傅,长年坚持习功练武。拳经云:拳打千遍,功到时自然。的确,在坚持不懈的千万次体验中,我对内家拳的整劲,特别是"搓"、"提"的运用有了自己的体悟。众所周知,所谓的整劲,其实来源于"六合"。"六合"者,内三合外三合是也。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整劲的基础是脚力,外在条件是外"三合",整劲的高级形态是顶劲。外"三合"的作用是为了让脚底平踏地面。脚底放松后,脚底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9.
雷世泰 《武当》2009,(10):15-16
推手究竟是如何取胜的呢?前人已经说了不少,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个精彩的说法,就是“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这是太极拳界相沿已久的传统说法。不错,但是不确切,不完整,容易引起误解,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03,(7)
掤手义何解?相承架托膨。柔软以迎敌,内中蓄刚强。周身弹簧力,曲伸似弓张。笼环逼化劲,圆掌似围墙。捋手义何解?引进使落空。轻灵不丢顶,挫之断其踵。闪赚圆而润,下盘惟稳重。捋抱顺且韧,运化尺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