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早以前我就渴望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房,对于我来说这是对独立生活的一种渴望,自己的住房成为独立生活的象征。当我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后,我开始了对它的精心设计。回顾自己的装修历程,发现自己对家庭居室的装修观念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从装修风格和过程上看,这是一个由繁人简的变化过程。从设计理念上看,这是一个由审美为主,到实用为主,再到身心舒适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所显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家居室内环境设计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实施是把素质教育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关键环节。在对课程的解读和应用过程中,应避免“应试化”、“过程化”倾向,把握好课程实施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外语学习是一个从输入(input)到输出(output)的学习过程,听写经历了由“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提高听写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体坛单杠“飞行”动作技术四十年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2年7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瑞士单杠冠军哥根哈德首创后摆直角腾越成悬垂,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飞行”动作。到1992年8月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已举行了十届奥运会,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单个“飞行”动作的技术经历了由低腾越走向高腾越,由腾越发展到空翻,由空翻演变出空翻越杠三个发展阶段。“飞行”动作连接技术,也从“单飞”发展到“连飞”。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前为方,后为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资本论》特有的叙述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方法不仅贯穿于《资本论》第一卷到第三卷,而且各卷之中无不如此。《资本论》的中心范畴是资本,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再现。整个《资本论》是从“资本一般”(第一卷)到“资本特殊”(第二卷)再到“资本个别”(第三卷),这是由抽象的资本范畴上升到具体的资本范畴的一个完整过程。《资本论》的每一卷,也都有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下面,我仅就《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理论表述层次,来谈谈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西方历史上几种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和“外观评价模式”的简单回顾及其内含价值取向的分析,认为随着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的变更,其蕴涵的价值取向也经历了一个由偏重社会价值到注重个体价值再到兼顾多元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不会到熟练掌握各项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肌肉的不适应到“自动化”的质变过程。强调肌肉运动感觉的作用。确是一个不庸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学校体育效应,建立“学校体育整体效应净平衡”假说,揭示“动态效应净平衡”的判定标准,通过实例,分析净平衡中的负效应——学校体育浪费,并提出确保“学校体育整体动态效应正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体西用”思想是从19世纪60-90年代流行的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是在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文化模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派别对有关中学和西学、体和用的含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说。一般来说,“中体西用”经历了一个作为“体”的中学范围日渐缩小、作为“用”的西学范围日渐扩大,所关注的重点大体经历了从器物到政制再到文化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谈听写     
听写,是“听”与“写”的有机结合,是把接收到的声音符号快速变为文字并领会其含义再记录下来的一个过程。在英语学习中,大量的语言信息是由声音传播的。从实践上说,听与写都是动用语言的一种能力,听懂别人的话,包括能抓住对方要表达的大意或要点,这是听的实质。在现实生活中,课堂记笔记,会议记要点,接到别人的电话代为转告等,都有从“听”到“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二分法"的终结与"三分法"的勃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论比一点论具有更深刻更果断的特点。但由于它难以在动态中把握持久平衡,无法捕捉两极之间的那个“第三者”,因而不能最终战胜形而上学。能够驾驭两极,游刃于“第三者”的只有三点论,它的最初表现形态是由分到合,即由一分为二到合二而一的,一分为三则是它发展及转化的最高环节。所谓一分为三,就是对多样性世界的三分看法,它反映了事物的全面(正面、反面,侧面),把握了矛盾的全体(静态矛盾、动态矛盾,矛盾中间),概括了人类文明的全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科学的世界现与方法论。“三”便是万物的基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制度安排经历了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与“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如今只提出“就近入学”的变迁过程.近年,在实践中“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为推进教育公平,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制度演进过程中,应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致力,使新的择校制度...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由于流动性强,学习的趋动力弱,客观上影响了学习自觉性的发挥,有的甚至把上文化课当作休息玩乐的机会,以致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跟不上班,形成了一个“差生群”。多年来,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始终是困惑教师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还是能在转变“差生”的工作中收到成效的。下面就某一“差生”由一个全班闻名的“捣蛋鬼”转变为一个“三好学生”的过程,谈谈做好“差生”转变工作的几点体会。1形成学校、老师、家庭的教育合力,持久…  相似文献   

15.
篮球运动中的攻守配合使进攻与防守呈现出一种由低形式向较高形式转变的双螺旋有序运行机制。“无序-有序-无序”所表现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更深刻地表述了动态平衡态势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机理。篮球运动的攻守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所产生的势差为攻守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系统合力”,完美地诠释了现代篮球运动中的攻守平衡。  相似文献   

16.
从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到两汉大一统盛世,中国经过了一个由周小一统中国之分裂而进至于汉大一统中国之建立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对应,先秦两汉士人也经历了一个由“闵周”、“从周”以至于“崇汉”的精神进程。作为民族的心灵历史、精神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到汉大赋,正以文学的形式对先秦两汉士人由悲悼、向往小一统中国之过去到拥戴大一统中国之现实这一精神进程做出了历时态的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保障在缓解社会主要矛盾方面尤其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深层理念的逻辑演进经历了:制度内涵由单一到多元、制度地位由从属到独立、价值属性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再到二者统一;社会保障理念主体由政府主导到民众参与,理念客体从部分排斥到整体包容;基本功能从社会控制工具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制度安排,多层次的制度理念嬗变逐步促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价值理念的逻辑演进及其指导下的民生保障建设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动态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深刻内涵。深化对社会保障理念嬗变的学理分析,对于探究社会保障发展规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赫章县在教育扶贫“拔穷根”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中国教育学会牵头,组建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的专家、校长和一线教师构成的扶贫专家团队,持续跟进赫章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在诊断与规划基础上,选择“嵌入”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自主发展、区域教育整体推进等领域,通过创建由“一个理念”“两大转变”“三大主体”“七大策略”构成的赫章教育扶贫模式及其“G-U-S”质量保障运行机制,由“扶志”到“扶智”,由“输血”到“造血”,探索了一条从理念到行动、从操作模式到运行机制、从推进策略到实践创新的一整套教育扶贫行动方略,为教育帮扶“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经验,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对待青年和青年问题上都有过一些真知灼见,其青年观的基本点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大胆启用青年;正确概括了青年的个性特点;认为青年是需要培养教育的;青年应该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对毛泽东的青年有所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实现了青年培养目标由“红”到“全面发展”,青年成才道路由“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产学研相结合”,青年的引导力量由“榜样引导”到“是非利害观引导”这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