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洁 《考试周刊》2011,(27):39-39
涓涓细流润心扉,款款细节促思发。注重细节可以变"不懂"为"主动悟懂",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悟道";使学生专心听课,踊跃回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悟性和想象力。我们要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那样的话,在细节稍纵即逝时,或许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灵感都会是难得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建立“细节优势”,才能保证基业常青.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解决好数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思考;把学生死板的记忆,变为灵活的分析。一句话,教师应该研究“变死为活”的方法。“变死为活”并不难,关键是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认真研究课堂。而听课,则是研究课堂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极为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一。 但是.不会听课不善听课者却不乏其人:不少听课人总是以挑剔苛刻的眼光审视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以发现授课教师的错误为听课最大的收获;也有人以猎奇的心理要求每一堂课都有“戏”可看、每一教学环节都匠心独具…… 自然.客观公允地研究课堂中诸多现象者亦大有人在——本期编发的两位教研员的一组“听课笔记”.就可以作为课堂研究的较好案例。 这两则“听课笔记”,前者侧重比较三个教学案例的共性个性、优点不足,后者侧重解剖一个课例的各个环节。听课人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不少得当的评析。当然,我们未必完全认同两位听课人在“听课笔记”中的一切观点。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组“听课笔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课堂研究的两条重要思路——一是横向比较.一是纵向分析。 “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是“课例研讨”栏目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宗旨。如何研究课堂也不仅是教研人员的专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真准备一堂堂课,认真上好一堂堂课,认真反思研究一堂堂课。 从一节课研究语文,从一份作业研究语文,从一次测试研究语文.从一个活动研究语文……“课例研讨”提倡的就是以上种种立足实际、服务实际的“田野”式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无论新课改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数学“为思维而教”的宗旨不会变.21世纪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数学思维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则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传统教学导致学生听课不认真.学习不主动.对待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倦学、厌学、甚至逃学。  相似文献   

9.
张宗余 《数学教学》2013,(12):17-18,48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本位性,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真实自然的交流,其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变数,需要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凭借自己教学的“功力”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0.
潘军燕 《考试周刊》2012,(64):179-180
细节决定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从细微处入手,用微笑去营造氛围,用肢体语言去亲近学生.用积极的眼神去关注学生,用轻声细语走近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融入学生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审美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老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将情感教育的原理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真情实感于教学之中.用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优化学生的心理,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打开学生的智慧之窗.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12.
例习题变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教学内容.笔者通过近阶段的听课发现: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正尝试着利用变式这一“法宝”进行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得数学课堂变得丰富而又精彩,其效果也十分明显.但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变式”教学中的一些不和谐.由此萌发了对数学例习题变式问题有效性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例、习题变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教学内容.笔者通过近阶段的听课发现: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正尝试着利用变式这一“法宝”进行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活泼而又精彩,其效果也十分明显.但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变式”教学中的一些不和谐.由此萌发了对数学例、习题变式问题有效性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在各地开展的构建“有效课堂”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核心是建立“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①变注入式为启发式,②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③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论语》里找到最佳答案。语文教育应该吸收儒家“取宏用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成香  魏军 《吉林教育》2004,(12):24-24
首先要亲近学生,有的教师还迷恋于古代“师即父”的尊卑思想.或是片面追求所谓“师”的形象.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学生则感到与教师接触.大受拘束.不敢说话,这就形成“怕”教师的心理.严重影响课堂听课的效果。要想取得好的听课教果.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主动地去接近学生.和学生一起活动.经常与学生说心里话.把自己和学生连在一起.取得情感的沟通,使学生从心里感到教师不可怕而可亲。  相似文献   

16.
质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疑点.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解答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思考点为多元思考点.并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思维实际水平产生正效应。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  相似文献   

17.
黄锦 《文教资料》2011,(27):39-40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教育艺术》2010,(1):78-79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互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足以影响全局。充分关注、探究每一个能够影响学生思维的“小细节”,小处入手,大作功夫,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成就学生的“大智慧”,促进学生有价值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坚信并努力教好每名学生,是人民教师的理想和义务.“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好学生困难,教好学困生更难.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使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学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