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现行《民法总则》第十条将习惯确认为民法法源,是我国法律适用的一大进步。但并未对法理作出规定,致使法理并未成为我国民法之法源,而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法理作为民法法源之典型裁判。本文即针对这一情况,对《民法总则》第十条的规定展开反思,从比较法的视野结合案例论证法理能否成为民法之法源、如果法理可以作为法源又如何具体适用、民法法源中缺失法理会带来哪些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中的法源地位尚未被确立,导致其在司法适用中的尴尬境地。基于此,在考察民事习惯在法院司法判决中具体适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法源地位状况,指出了民事习惯在司法判决中的适用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4.
最新出台的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民法总则》中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由此习惯与国家制定法一并正式成为民法法源。应当对民间习惯进行区分,只有其中的可适用习惯才能作为民法法源。民间习惯与国家制定法之间呈现对立与补充的关系,实践中应当将习惯与制定法契合一体共同服务于司法。法官通过审判和调解等司法途径将习惯适用于司法实践中,于成功化解民事纠纷进而极大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大有裨益。习惯适用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现实困境,要重视基层法官在有效融合习惯与制定法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是法制经济。而民法是与公民经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制度。因而需要普及民法知识,笔者试通过对民法体系中带有共性问题的内容的讨论,并找出贯穿其内容的主线,以供学习民法者借鉴和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确认民事习惯的应有地位,这造成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当地习惯公正地裁断案件;同时也使民事法律缺乏社会适应性,导致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困境,使国家制定法难以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甚至使国家制定法被人们故意规避。因而,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该确立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补充渊源地位,化解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软化立法以增强法律的社会适应性,强化司法以增强法律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民法典的制定在学界讨论甚为激烈,民法作为私法的母法,在私法体系的构建中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文章分别概述了我国古代固有民法、清末修律、民国旧法统等时期固有民事立法概况或言民法因素,归纳其表现的特点,分析固有民事立法得失,总结立法经验,进一步探讨中国固有民法对今天民事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现行法具有的大陆法系特征属性,我国法学教育无法简单移植英美法系的案例教学法,而在当前没有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法学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民法学教学优化主要还应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本文认为,民法教学不仅要讲“是什么”,更要讲“为什么”,要促使学生深刻领会、牢固确立民法基本观念。另外,本文还从民法教学技术技巧、民法学科体系、民法规范适用方法等层面提出民法讲授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因此,民法教学工作,尤其是民法本科教学,在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法本科教学中,应以让学生了解“民法是什么”为主要目标,使其系统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与基本理论,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法思维,从“实然”层面准确解读民法典所设置的基本规则,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804年《法国民法典》确立的私有财产所有权不受限制、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大民法原则具有先进的科学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为法国民法奠定了坚实的、稳定的法律基础。正因如此,该法典才能历时近两个世纪而不衰,至今仍然在法国施行,并且为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所吸收和借鉴。学习、研究三大民法原则,对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在国外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却并没有得到我国法学家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外国法的相关规定,井总结现有的理论成果,最后对我国关于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认证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一项核心内容,历来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立法高度重视。本力图以两大法系为基础,以认证要求和标准之涵义、根据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认证之要求和标准确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刘琳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4):121-124
上诉权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基于上诉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我国民事上诉条件的宽泛化等缺陷使得对民事上诉权予以法律控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民法学研究多侧重于民法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对知识背后隐含的价值理念的考察。应探讨民法的价值理念,从理性和民族精神两方面塑造我国的民法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大量调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而这些民商方面的法律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必然受到了中国古代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对我国古代民商事法律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鉴古明今,我国民法典的制订应从社会实际出发作全盘考虑,以期适合国情、顺应民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民事执行是运用国家的强制力与公权力保全或实现民事权利的制度或者程序,它是判决的保证,而民事执行的救济则是为保障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权利,从而进行违法或者不当执法的行为矫正。当前我国的民事执行仍存在不少疏漏,同样救济制度也因民事执行的衍生问题、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尽如人意。文章结合当前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民法文化为论说对象,通过讨论造成民法文化传统虚位的自然条件、制度观念、思想意识三大原因,举例分析现代民法文化中微观制度价值基础、中观所有权主体结构、宏观公私法文化辨析三个层次的定位,提出以传统为本位,学习外国先进私法文化,结合本土实情,建构中国现代民法文化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诚实信用原则原是伦理道德范畴上的一项基本准则,随着社会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又因其固有的本质特征,现已被我国法学界普遍重视并逐渐发展为我国民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其价值在立法、司法领域现已得到了充分体现.民法中将其确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比较民法与商法的区别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应该是各目独立的体系,即民商分立更适合我国所建立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公务员的不服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务员在我国又称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是指依法定的方式和法定的程序任命并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现代法治国家公务员与国家是一种职务上的委托关系 ,因此 ,公务员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 ,必须服从上级命令。但是 ,如果上级命令是违法的 ,公务员是否应当服从呢 ?对此问题我国法律并未明确。本文作者认为公务员对违法命令的不服从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又具有实践中的可行性 ,立法上应当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