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前期,新四军在江南抗战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同时也遭遇到许多困难,如日军的强大、地形的不利、兵员的缺乏等。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在中央正确决策的指导下,华中军民粉碎了敌伪顽的夹击,并全面深入地进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长期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直至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正> 一、新四军四师东移皖东北是战略的必然选择 1、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状况 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是早创建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位于豫皖苏三省边界,东靠津浦铁路,西濒新黄河(史称黄泛区),南跨涡河,北达陇海铁路,此地扼华中交通枢纽,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是联系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战期间,我党在同日、伪、顽等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在经济领域同其进行着激烈的金融货币斗争。抗币在这场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并占据了市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区货币体系,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全面胜利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创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向东向北发展,巩固扩大了苏南解放区,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新四军在日寇占领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上海。南京之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反顽斗争,其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本文对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它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概述,作为对抗战爆发6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抗战后期,浙西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它是我党当时在全国所拥有的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苏浙皖解放区的组成部分.浙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是新四军向浙西敌后进军、取得对敌、伪、顽斗争重大胜利的结果.而它的建立,又推动了浙西抗日斗争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在天目山地区的三次反顽战役,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从此,苏北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心,领导华中军民大量消灭日伪军,拓展解放区,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对汪伪政权形成直接威胁;击退国民党顽军进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在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沙家浜镇(原名横泾乡)在常熟城区东南约10多公里处,位于阳澄湖与昆承湖之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常太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当年新四军东进抗日时,在这里抗击日本侵略者和伪顽反动势力,威震敌胆,还留下了不少阿庆嫂、沙奶奶掩护新四军战士、抢救伤病员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0.
房列曙教授的新著《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的主要成果之一,填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作者对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廉政建设、财政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对根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新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战场,由于国民党借“合法”、“统一”等名义压制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以及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不良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合法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敢放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刘少奇到达华中后,全面论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指出了建立和巩固合法政权的具体步骤,使华中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虽然刘少奇忽略了一定条件下合法形式的必要,但他的思想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我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江苏抗日根据地的盐区开发及其贡献于海根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建立华中敌后根据地后,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在苏北沿海荒滩上招商兴建晒盐场,一度使盐区的产销收入成为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支往,为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往,对华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提高根据地军民的文化水平,动员民众积极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成效显著的文化建设运动,比如成立战时文化建设领导机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建新闻报刊等等。这些文化建设瓦解了敌顽势力的反动宣传、打碎了敌人的奴化政策,对于整个山东区的抗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抗战胜利及以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所开创的许多模式和典型做法也成为当时许多根据地争相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抗日峰火中创办的数十种报刊,在宣传中共政策,介绍国内外形势,报道抗战业绩,鼓舞民众士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报刊宗旨明确,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旗帜鲜明的抗日导向;坚定不移的党性原则;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相似文献   

17.
冬学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推行社会教育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同其他敌后根据地一样,晋冀鲁豫边区的冬学与边区的创建和发展是同步的,主要经历了初创、发展巩固、坚持和恢复壮大四个阶段。在学校的组织领导、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经费解决等方面都尽量适应敌后农村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的实际情况。边区冬学对于动员边区民众支持抗战,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妇女解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初期,党中央和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方针,在华中受到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王明路线的抵制,因此,不仅整个华中的抗日工作不是从积极地深入敌后打算,就是新四军的几支抗日游击部队,除一部深入苏南、苏北、皖东北敌后外,其余还徘徊于敌寇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边缘地带,背靠国民党大后方,依赖国民党,而不积极地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在这种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将介石国民党实行妥协投降的方针,他们节节败退,在短短时间内丢掉了大半个中国的国土。中国共产党实行坚决抗战的方针,把自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收回了大片国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继一九三七年九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华中、华东地区建立了苏北、淮北、鄂豫皖、苏中、淮南、皖中、浙东、苏南、湘鄂赣、河南区等十多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东江、琼崖纵队在华南地区建立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1940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阴谋从政治上军事上向新四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妄图将我党我军完全赶出华中。为了打退国民党的进攻,坚持华中持久抗战,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阵地,完成党中央关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陈毅同志的指挥下,新四军部队在苏北同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进行了著名的黄桥决战。黄桥决战是陈毅同志光辉的战斗业绩之一。它充分地表现了陈毅同志指挥若定、擒纵自如的革命气魄。这一战役所表现的卓越的军事艺术和政治艺术,正是陈毅同志无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