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2003年版)73页中的[实验4—9]和[实验4—10]是卤素单质间置换反应实验。对该实验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者探索研究的课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本章教材是系统地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开始。卤素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学习,就可以使学生了解非金属元素的一般特征,使学生懂得怎样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认识非金属的概念。研究卤素主要是通过具体事实,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只有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才能使学生对卤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知识,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才能为掌握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章演示实验较多,做好这些演示实验,本章的教学就会感到比较充实、生动。  一、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卤素性质实验方法的比较”湖南常德市一中杨承炎高中化学必修本第一册第24页中的卤素活动性比较实验,教材是借萃取法间接观察到溴碘单质生成的,但对溴碘单质生成的颜色、状态缺乏直观性。为此,对这一实验研究改进者甚多,笔者收集了有关方法进行比较实验,试求得...  相似文献   

4.
在讲高二化学第一章中硝酸的性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个非金属单质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硝酸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硫与铁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学习单质硫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实验。课本上是将硫粉和铁粉按1:1的质量比混和均匀后,放在大试管内加热点燃进行的。实验不难做成功,但容易出现诸如试管破裂、生成物不易取出.污染空气、反应物用量多、实验时间长等弊端,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卤素与水的反应较复杂 ,反应产物不仅与卤素单质的性质有关 ,还与温度及溶液pH值等因素有关。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酸碱性介质对卤素与水反应的影响。卤素在水中主要存在两种反应 :一是卤素氧化水的反应 ;二是卤素在水中的歧化反应。反应式可表示为 :X2 H2 O 2HX 12 O2 〈1〉X2 H2 O HX HXO〈2〉对于 ( 1)式 ,可以改写为两个电极反应 :12 X2 e X- 〈3〉12 O2 2H 2e H2 O〈4〉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见表 1表 1 卤素电极反应标准电极电势X2 氧化剂 φx2 /x-还原剂 φ0F2 2 87V O2 4H 2e =2H2 …  相似文献   

7.
将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红磷转变成白磷”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微型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的微型化及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是难度较大的实验之一。该实验条件中的温度与水蒸气的流量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水蒸气的流量过大,不但会增加铁粉的湿度,还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使温度达不到反应发生所需的温度;相反,如果反应中水蒸气量太少,使反应效率下降,产生的氢气量太少,难以收集到可供检验的氢气。所以实验成功的关键应在提高反应温度和控制水蒸气的流量上。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关于浓硝酸氧化性的教学安排中,只有浓硝酸氧化金属单质(铜)的演示实验,而氧化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只介绍了化学方程式,没有实验,许多师生都要求补充相关实验。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0.
对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内容及其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学生对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物的预测和金属铁与水反应的可能性猜测及实验验证,阐述了如何恰当借助实验促进学生形成研究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凡高中学习到有机化学,就要学习甲烷。那么验证甲烷主要化学性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显然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条件是光照,课本中说的是放在光亮且日光直射不到的地方(谨防爆炸)。  相似文献   

12.
一、氯气与铜反应氯气与铜的反应作为氯气性质的经典演示实验,各教科书一直采用一束灼热的细铜丝与氯气反应,该演示实验存在着三个问题:①由于灼热的细铜丝在移入集气瓶时热量容易散发,反应达不到所需温度,有时只产生棕色的烟,而达不到燃烧现象;②实验在敞口的集气...  相似文献   

13.
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就是它的光氯取代反应。据我所知,教师们对这个反应都有丰富的理性认识,从反应原理到实验过程都能够讲得一清二楚,可一到具体做此实验,就会觉得心中无数,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有的甚至是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下手,最终又回到教师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记实验的应试套路。笔者认为,这除了教师本身业务素质不高,操作技能不精湛的原因以外,再就是这个实验本身有很高的难度还未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未必都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反应仪是一种环保方便价廉的新型化学实验仪器,用它可以十分方便地做各种有气体生成或参加反应的化学实验。其最大优点是能随反应体系空间大小,随时改变反应容器内部空间大小,在气体体积不断改变时,也可以起到储气作用;能有效地将反应体系和环境空气隔绝,不易泄露反应中的有毒气体。用多功能反应仪做化学实验,不仅容易获得较高纯度的气体产物,还可直接定量显示反应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状况;药品用量少,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微型实验。  相似文献   

15.
铜跟硝酸银溶液置换反应实验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用摩擦发烫后的粗铜丝分别跟加热后已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及很稀的硝酸银溶液进行反应,在短时闻内分别置换出了效果较佳的海绵状晶体银和附着牢固致密且光亮的金属银.并对其沉积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件不大的多功能反应仪可用于做上百种的化学实验。其最大优点是具有可封闭性、可导流性和客积可改变性,适于做有有毒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实验或需要隔离空气来完成的实验,它能定量地观察到反应中气体的改变量。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课题:第一个课题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第二个课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CO2气体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和实验装置;第三个课题是通过实验探究碳氧化物的性质。演示实验共有12个,其中学生探究实验1个和家庭小实验2个。本单元的教法与实验,教师可多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例如: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与前边学过的氢进行对比;CO2的实验室制法可与前边学过的H2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等。这样的教法,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透。  相似文献   

18.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从理论上讲应该是NO,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传统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即使可用排水法收集到无色的NO,也无说服力,因为收集到的NO气体有可能由NO,与H20反应生成的。实验现象与理论无法吻合,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一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氯水的制备、储存及取用方法的改进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校陈鸿利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卤素部分特别是有关氯的单质的实验过程是最易发生中毒事故的。按要求,空气中氯气的允许浓度应在1毫克/立方米以下,但按一般的操作方法空气中氯气的浓度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超过了这一允...  相似文献   

20.
高一化学教材“碱金属”一章中有两个重要的对比实验,一是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对比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和便于辨别该物质。这两个对比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其一反应比另一反应更剧烈,那么这两个“剧烈反应”的本质和现象各有什么不同呢?对辨别该物质有何帮助呢?(1)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将绿豆粒大小的钾、钠分别投入两个盛水(事先滴有酚酞)的烧杯里,只见它们都浮在水面上,证明钾、钠密度比水小;反应放出的热使它们熔成小球;反应产生的氢气驱使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