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朝晖 《家教指南》2007,(3):102-106
"疊"、"牒"是纯粹音译词,它们进入汉语后,有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疊"发展为"氎","牒"演变成"(毪)"、"緤".本文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揭示了"疊"、"牒"的汉化过程,同时指出:音译词外来语源的本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汉化得非常彻底.  相似文献   

2.
语言间的词汇借用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种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外来词,汉语也不例外。在汉语大量的外来词中,音译词所占比重很大,在对源词语进行音译汉化生成汉语词汇时,虽然不必追求语音上的绝对一致,但也要尽量秉持语音相似或相近的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诸如"埃博拉"一类译音词中存在的、汉语发音与源语言发音有明显出入的音译例外现象,这些音译例外现象往往会造成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本文以"埃博拉"一词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借词音系学分析并探究其语音汉化的过程,旨在说明汉语音译词汉化的一般规律,阐释音译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音译词汉化过程中的语音对应,从优化翻译方法及合理对待认知经验两方面,提出避免音译例外现象的应对策略和规范外来词汉化过程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1994年第8期载《音译词原义例释》一文将“中南海”和“株式会社”列入音译词,这是错误的。“中南海”是“中海”与“南海”的合称,又与“北海”(今为“北海公园”)合称三海,均在北京城内。“北、中、南”表示这三个湖泊在  相似文献   

4.
“交露”考     
利用中古佛经,对名词“交露”旧有的解释作了补正,推测了它的语源:可能是音译词;认为动词“交络”和有关意译词的兴起,导致了名词“交露”的消亡。  相似文献   

5.
在长春市,一位十几岁的女孩给她的母亲发出了一封耐人寻味的“哀的美敦书”(“哀的美敦书”,是拉丁语“Ultimatm”的音译词.也叫“最后通牒”、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盛行“汉化”“胡化”之说,即把一些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推行一些改革措施称为“汉化”,而将部分汉族采纳少数民族文化或习俗称之“胡化”。对此,笔者难以苟同,特辨析如下。其一,从“汉”“胡”两字作为族称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佛道并行,寺院宫观兴建,有很多保留至今的寺庙敕额牒碑刻,仅《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中就收录30件寺观敕额牒。这些敕额牒除了最基本的牒文格式外,正文中还出现一些新的格式用语,如“勘会”“系帐”“存留”“翻录敕黄”“伏候指挥”等,并且以元丰改制为分界线,敕额牒格式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以颁发机构的不同分别称为中书门下牒和尚书省牒。敕额牒的颁发体现了宋代政府对寺观的管理,其宗教政策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用宗教来辅助国家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英语表达中的“汉化”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本质上着重分析它们的差异,揭示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杜绝“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刹那”,是梵语 ksana 的音译汉字,是个单纯词,义为时间极短。据佛经《僧祗律》载:“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间,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我们知道,音译词这种单纯词,不能把其构成词的字单独用来表义,只能合成一个词整体表义。“刹那”只能整体表示一个时间概念,而不能单用某个字或用某个字  相似文献   

11.
2003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题为判断错别字题,难度适中。B项“伶牙利齿”中的“利”应为“俐”;C项“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为“韪”;D项“通谍”中的“谍”应为“牒”;A项无错别字,应作为选项。但不少考生未选A项,误认为A项“可望而不可即”中“即”用错了,应为“及”。由此看来,辨析一下成语中“即”和“及”的用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吧”字作为“bar”的音译与“吧”字的词性、词义以及汉语的特点有关。并对“吧”字作为“bar”音译词在社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吧”字在网络上的使用程度远远比在其他交际方式中的使用程度高。这与网络的交际方式、语言内层与外层的相互转换以及受众的文化接受心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浅析“卡通现象”杨锋“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词,是指由人工绘画的人与物组成一个个活动的画面,演示一个完整故事的影视艺术形式。我们称它动画片。卡通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样式和科学制作手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儿童情趣,因此,倍受少年...  相似文献   

14.
也说“酷”     
近年来,汉语中又多了一个新词——“酷”,意思是“帅、漂亮”等,它和传统的“酷”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一些人争相用之,感觉非常高雅。曾有人撰文称该词具特殊的表现力,甚至赞美“酷”即时尚。其实,使用“酷”这个新词者,有许多人仅仅是了解其大意而已,并不一定知晓它的真正色彩。“酷”本是英语cool[ku:l]的音译词,首先它在香港落脚,然后又传人大陆。查阅工具书得知,cool可以解释为“绝妙的,顶呱呱的”,在这个意义上,cool属于俚语。何谓俚语?《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要受到来自原语的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将外语彻底汉化,这就产生了“翻译体”。“翻译体”是指那些没有完全摆脱外语语言风格的译文,与“杂合”和“异化”有相似和相通之处.“翻译体”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都不会消失,并且还在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和文化。  相似文献   

16.
摆“甫士”     
杨辉  李卉 《学语文》2006,(2):47-47
最近常听别人说“摆个‘甫士’吧”,而且在一些报刊杂志上也经常看到“甫士”这个词。查了一下《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才知道“甫士”即英文pose的音译.指摆个架势。“甫士”是一个音译词,但它是根据粤语译的,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带粤方言色彩的音译外来词。这一点好像《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没有提及。下面就“甫士”的用法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17.
“的士”是一个音译外来词,即TAXI.计程车、出租车。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里有了一个新词“打的”。起初。不少人,尤其是一些语言工作者,认为这个词,太不规范,一个汉语的语素“打”与一个外来音译词的音节“的”,组成一个词,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真太不可思议。但是,“打的”不仅在口语里而且在书面语里顽强地生存下来,更有趣的是,在人民大众中还派生出一些“的”族词语,请看下例:面的:出租的“面包车”,北京已经淘汰,一些中小城市还能见到。“面包车”也是比喻法,指形似“面包”的中型  相似文献   

18.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表示“空”的英语单词,如:bald,bare,barren,blank,empty,hollow,naked,vacant等。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很难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而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流中,我们经常会用它们来表达“空”的意思,如:“空白”、“空洞”、“空缺”、“空虚”、“两手空空”、“赤手空拳”、“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等。因此,正确理解它们的内涵,准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就变得十分必要。下面笔者着重对它们的内涵进行解析,提供丰富的实例加以说明,并在文章最后配有练习和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1.b…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看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这些词语,虽然它们都是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但它们代表的具体时间长短是不同的。古代的梵典《僧只律》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  相似文献   

20.
一些报刊对“二”“两”“俩”多有误用,现谈谈它们的用法:“二”和“两”都是数词,它们的用法有相同的地方,如“22000人”既可写成“二万二千人”,也可写成“两万两千人”。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