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如何实现真正的"分众化"在都市报"暴利"时代,几乎每个大城市都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很多的都市报。在市场蛋糕被不断做大的时代,排位靠后的都市报即使经营不善,也都能混口饭吃。但是在报业危机来临之后,这么多同城同质报纸的同存就成了问题。都市报渐渐意识到同城同质竞争的隐患,也试图在差  相似文献   

2.
伴随历史跨进21世纪大门,中国报业也进入了后都市报时代。在报业市场发育日益成熟的今天,报纸作为文化纸的本质属性,也越来越为报人和读者所认同。一份没有文化品位和文化追求的报纸,迟早会为时代所抛弃。作为后起的楚天金报,能成为中国第二代都市报的佼佼者,是与她从诞生之日起的执着文化追求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作为一个独立的报种诞生已近10年。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都市报时代,成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报业模式———都市报模式。在短短10年时间里,都市报迅速崛起、中国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都市报主导中国报业格局的趋势已日益彰显。2003年召开的世界报业协会第56届大会首次公布了收录中国报纸的“全球日报发行前100名”排行榜,中国有16家报纸榜上有名,其中有4家都市报。今年召开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有20家报纸跻身百强,其中有7家都市报。都市报在一个区域、一个经济圈、一个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主流地位。从未来报业发展而言,都市报持续走强已成趋势。都市报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它对中国传媒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本刊编辑部就“‘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与中国都市报发展”话题,结合“世界报业协会”的相关背景,邀请了两家主流都市报总编辑畅谈都市报品牌的经营与塑造。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主体,一度有力激活了整个报业市场的竞争和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运作理念和想象空间.但是,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都市报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亟待转型.本文试图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论述都市报在应对时代演进的挑战中所肩负的价值创新使命,并探索一条适宜于都市报自身以及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都市报...  相似文献   

5.
超越都市报     
黄枫 《今传媒》2009,(9):24-26
2005年突如其来的报业危机让更多的报人开始真正意识到: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都市报正遭遇尴尬的发展瓶颈.虽然其后的几年,都市报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悲观,但那场危机却真正成为报业的分水岭,宣告后都市报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陈泥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72-173
党报与都市报是当今我国报业市场两大类型的报纸,占据我国报业市场的绝大多数资源,党报的诞生较都市报更早.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市报诞生不过数十年,却给中国报业市场带来了比党报更为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1995年,距今20载. 那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正式创刊.原本只是西部地区诞生的一份新报纸,但在激烈竞争和时代变革之中,第一个提出“市民生活报”的办报定位,第一个实践“敲门发行”的征订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都市报”的冲击波,开创出了中国报业历史上一个崭新报系.由此,1995年也被称为中国都市报元年.  相似文献   

8.
陈翔 《新闻记者》2008,(1):59-6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传媒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的都市报异军突起.在这十年中,都市报从区域小报成长为主流媒体,发展、丰富了中国报业的市场性资源,催生了报纸经营向产业的转型.但也正是经历这十年的快速发展,都市报内在的矛盾也逐步显露.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是在中国报业迈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是报业市场化的结果和显著标志。都市报的兴起,改变了我国报业的市场结构和格局。报纸由过去机关单位公费订阅转而走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千家万户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这一历史性交革,使都市报迅速成为中国报业的主角和明星,而党报相对受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骤增、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如何办好文摘类报纸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中国报业的迅猛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90年代中后期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大量创办,使我国的报业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些报纸的创办发展中,大都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版面增多,信息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于目前的中国报业来说,极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支柱地位决定了都市报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报业集团的发展,甚至可以说,都市报的发展折射出平面媒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翔 《新闻界》2005,(6):84-86
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1995年1月1日创刊为起始标志,都市报在中国报坛持续走强已逾10年。根据都市报的发展历程、表现形态、竞争态势、运营特征以及都市报格局的演变轨迹,可以把都市报划分为三个阶段:草创阶段——报业精英引领“前都市报时代”,原始积累阶段——都市报竞争陷入混乱,优化竞争阶段——都市报进入“后”时代。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3年8月,贵州都市报创刊.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面世.然而,这两份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并未在报业市场掀起涟漪.这时,50岁的席文举正在带着手下奔走考察,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间,还需要一个具有撞击概念的事件才能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15,(2):4
20年,可以让一个婴孩成年;20年,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巨大变迁。20年前,《华西都市报》创刊,标志着中国都市报的起步。20年来都市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我国报业的生力军,创造了世界报业史的奇迹。近几年,随  相似文献   

15.
王平 《今传媒》2005,(12S):54-59
2005年11月1日,南京。“2005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召开,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报社的总编、社长们在年会上更象是传统报业的守卫者,在共同回顾都市报十年的发展历程后,“悲壮”地发布了《南京宣言》。让十年来辉煌的都市报开始泛起一丝苦涩。 这份“宣言”背后,无疑显示着中国报业在新的时代环境及发生于其间的社会变革面前,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市场危机、技术危机扑面而来,严重地威胁着报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报业向何处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继日报、晚报之后,都市报作为一个新型报业品牌很快崛起于中国报坛,并以其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全新的办报理念,影响、推动中国报业改革进程。都市报创造了以市场为生存背景的报业竞争模式,直接撬动中国报业传统格局的大变迁——最终形成日报、晚报、都市报三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报业萎靡不振、发行下滑.我国报业总发行量徘徊不前的大气候下,各地都市报近些年来在神州大地异军突起,普遍走红。这确实是时下我国报坛的一大奇观,业内不少人称之为“都市报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其来龙去脉与现状前景,其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对我国广大城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当前,不仅已引起各地都市报人、乃至广大传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来,随着报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报业中崛起了一群都市报.它以其独特风格吸引了大批读者,成为中国报业中的黑马。如今,“都市报现象”已成为我国新闻界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报纸23家之多,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南方都市报》、《海峡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华西都市报》,它创办三年多,发行量已达五十万份左右,成为中国西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月1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成为我国的第一张都市类报纸,并引来无数模仿者,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而且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迅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年,经过创业的艰辛,不断地探索,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并成为集团或母报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冲击,都市类报纸遇到了一个拐点,2014年,全国多家都市类报纸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5年年初各大媒体纷纷减薪、裁员甚至鼓励员工去创业。不仅如此,2015年7月,《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上海商报》休刊。  相似文献   

20.
陈翔 《传媒观察》2007,(8):12-14
成都报业市场竞争在中国报业市场化转型的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首创都市报模式以来,原本沉寂平庸的成都报业市场瞬时风云俱生,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中国报业竞争前沿,甚至引领中国报业竞争风向标。也正是在《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和办报模式的带动下,成都报业市场成为中国都市报的发祥地,成都报业市场竞争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竞争的一面旗帜。在以都市报竞争为特色的成都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