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才嘉红 《成人教育》2014,(5):110-112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达国家教师职前培养发展趋势看,逐步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近年来实行的"本科+硕士"模式、"3+2"模式各具特色,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明显。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我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路径提供经验,对建立更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培养教师的教育改革能力、教育教学的反思和研究能力,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师专培养、师范学院培养和大学培养三个阶段,三种不同的培养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即"4+2"模式、"3+1"模式、"U—G—S"模式等。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紧贴基础教育实际,关注职前教师培养实践化;丰富职前教师培养内容,实现职前教师培养专业化;立足中学教师职前课程内容,构建多元职前培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职前教师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澳大利亚的大学特别重视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创新教育实习模式:强调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阶段性的教育实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实习内容与标准,多元化的教育实习评价主体.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我国大学应加快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采取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丰富教育实习内容,形成多元化的教育实习评价主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澳大利亚的职前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传统的以大学为基地的培养模式向伙伴合作模式的转型.伙伴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建立的背景,伙伴合作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和特点、以及成效和问题是了解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技高师必须基于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人本教育等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有别于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4+1"、"4+2"、"3+2"模式是职技高师比较理想、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师教育必须实行独立的教育学院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育一体化有两层含意: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制约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的因素有:政策制度、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要以教师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使培养模式具备接触小学教育实践的职前培养特色和接触大学教育的职后培训特色。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师范大学在努力实现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践中,按照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开展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教师教育特色发展战略,把教师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实施了"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4+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我国高校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亮点、热点和难点。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比传统的四年一贯制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优越性,我国目前主要实施的"4+2"、"4+1+2"、"3+3"三种代表性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各有特色。我国高校可以在坚持教师教育大学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总结先行学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因校、因地制宜地探索多元化的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英国通过“合格教师资格”(QTS)标准既规范了职前教师教育,又保证了教师专业化。作为职前教师教育的一部分,英国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师的职前教育具有强调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注重职业信念培养、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提供多元化立体评价等特点,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策略方面,可以尝试其培养模式,借鉴其培养内容,强化专业体验,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师范大学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从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出发,就我国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模式多元化改革,其中以4+2为核心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主动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高层次教师的迫切需求,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指导方式、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探索,为我国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探索出了新的路子。与此同时,还通过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初步建立起了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拓展和强化了教师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