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及其在学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和“产品”,学校要成为有效能的一流学校,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在新课改中我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究学校生命源泉和生命意义,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人的心理潜能,尝试成功,树立‘我能行’信念”。新的理念改变了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重在以教师发展为本,让教师在新的挑战面前,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特殊贡献。一、加强情感沟通,挖掘教师心理潜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管理同样需要在情感上交流、思想互动过程中进行,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挖掘教师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3.
张燕 《陕西教育》2009,(12):22-22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长期以来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亟待加强。“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教师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其核心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那么如何实施“人本管理”呢?  相似文献   

4.
人本化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海玲 《教育导刊》2005,(10):46-47
人本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其主要思想就是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刨设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遗的目标。作为教书育人的基地,学校更适合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而学校管理要逐步实现由制度化管理向人本化管理转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进入了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新的管理理念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挑战着我们。就学校管理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说就是学校的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与社区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人”则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时处处要考虑到教师、学生这两个活跃的因素。1.倡导关爱、协作精神,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必须以尊重师生为前提,创设出一种尊重师生、相信师生的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乃学校管理之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本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者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对象,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两大课题。以人为本,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是学校管理的根…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是学校管理的价值所在,而教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管理之一,其极致便是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想在教师管理中收到最佳的效能,就必须不断地转变管理理念,从传统的“事本管理”、“权本管理”和“校本管理”转向“人本管理”。生涯管理理论向我们展现出了真正意义的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是学校管理的价值所在,而教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管理之一,其极致便是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想在教师管理中收到最佳的效能,就必须不断地转变管理理念,从传统的“事本管理”“、权本管理”“和校本管理”转“向人本管理”。生涯管理理论向我们展现出了真正意义的人本管理模式。一、生涯管理理论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需要获得职业满足感,他们希望建立一套机制,使员工可以在组织内部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于是,职业生涯管理便应运而生了。生涯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企业从组织目标和员工能力、兴趣出发,与员工共同制定和实施一个符合组织需要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计划(此时多称为组织生涯管理);一是员工个人为寻求发展,与组织共同制定和实施既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能使企业组织目标得到实现的个人发展计划(此时多称为自我生涯管理)。实施生涯管理的意义也存在于组织和员工两个方面。一是对组织而言,它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生涯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满足度,使人的需要满足度从金字塔形向梯形过渡最终接近矩形;二是对个人...  相似文献   

9.
游余宏 《文教资料》2006,(2):177-178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管理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最重要的基地,因此管理学校更应该体现这一新的理念,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改变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绿洲。一、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谓“人本化”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的特征是,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价值的体现,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与尊严,充分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激励人,追求人的个性、潜能的发展,才能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更新,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任务从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传统的办学理念和管理观念也都受到了新时代的冲击,无不需要改进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育全面性人才而努力。因此,本文结合上杭县古田中学在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中“实行育人改革,发扬红土精神”的实践方式,以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为目标,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通过优化管理条例,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的个性化管理获得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8,(2):37-37
黄爱娟在《关于学校精致管理的认识与实践》一文中认为,精致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强调三个方面的理念设计及目标行动方式:(一)以校为本的发展策略。以校为本就是基于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释放学校活力。(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人本就是基于个人,肯定每个人都是宝贵的资源。精致管理的过程就是开发资源的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现每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泽楷 《广西教育》2014,(31):110-111
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传统刚性管理范式与实现高职生全面发展的应然性目标相悖,应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柔性化管理的实践路径,即应构建“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模式,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传统刚性管理范式与实现高职生全面发展的应然性目标相悖,应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柔性化管理的实践路径,即应构建“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模式,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学校管理方面也不断追求创新,逐渐改变传统管理中以物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的局限,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定向活动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带领师生,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共同活动的过程。经过近十年的学校管理工作,深深体会到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是学校取得显著成效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教师和学生视作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资源,运用正确的用人策略和激励手段,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及办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人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价值的体现,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与尊严,充分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激励人,追求人的个性、潜能的发展,才能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万丰 《成才之路》2010,(22):23-23
学校作为一个综合的育人场所,理应创造适合人发展的文化氛围,探索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育好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传统以效率为本的经验教育管理模式以及现代以理性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普遍存在着忽视对被管理者的个性需求和个性品质的尊重和关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已部分剔除了过去纯粹以管理为本、用制度的刚性去强制和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管理目标的传统管理模式,正在确立以人为本、以期待人性的张扬和个性的创造来实现理想实践效果的“人本”管理理念,这是新课程教育管理理念与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本质区别。它将对教育的迅速发展与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及全面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的因素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进一步突显的过程。“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1]。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的。作为学校管理灵魂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一、组织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其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