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学科建设,应达到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学科建设的重点不仅是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学科,而且还应根据学校优势资源以分化、融合等形式产生新兴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以促进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我校在《2000-2004年学科建设规划》中,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指明了我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在此  相似文献   

2.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不仅要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做出应有贡献,同时本身也必须完成深化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任务。高校的综合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高校综合改革一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改革,这是学校主体方面的改革,另一部分是分配制度、人事铡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是学校办学保障体系的改革,在学校的改革建设中,由于我校始终把学科建设摆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地位,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有了长足地进步,因而,我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综观我校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借今天报告会的机会,我想讲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包括队伍建设、教学建设、科研建设、基地建设、学位建设这些办学的基本要素.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高水平大学一定有高水平的学科.所以狠抓学科建设,对任何一所大学都意义重大,都是龙头性的工作.我校在2003年的学科建设会上提出学科建设是龙头,成也学科,败也学科.如今六年过去了,这种形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增强了.一是我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这种办学目标的转变对学科建设的依赖更强了;二是我校被批准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对学科建设要求更高了.三年以后能否顺利通过验收,就看各授权学科及支撑学科的建设情况,所以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比以前更突出了.  相似文献   

4.
理清思路 力争学科建设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九五”“211工程”建设,我校的学科水平有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有所增强。实施好“十五”“211工程”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高度重视“十五”“211工程”建设,下决心制定好建设规划,明确今后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一、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2001年4月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大家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充分认识到,“科技强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给电子科技大学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只有努力提高学校的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才能逐步适应…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科建设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之本,是学校各项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和支撑,才能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科建设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之本,是学校各项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和支撑,才能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科建设工作是大连大学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它直接牵动着学校总体工作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现状 ,明确提出大连大学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及指导方针 ,阐述了学科建设的内涵以及如何加强我校学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性、长远性建设,它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挥。长期以来,我校的各项工作都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而全面开展的。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我校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带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等。 经过多年实践,我校逐渐形成了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以基础学科为依托,以重点学科为核心,以博士点学科专业为骨干,发展高新技术学科专业、现代工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科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水平、质量和地位的象征,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战略。本文基于对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对我校如何加强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日,教育部发文公布了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我校细胞生物学学科经过同行专家评议和教育部审核,被批准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这是我校学科建设中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校学科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加强相关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建设,瞄准国家及…  相似文献   

11.
我校作为宝山区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初中,参与了宝山区教育局推出的教育联建体建设。我校继2007年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之后,2009年又与吴淞中学组建为教育联建共同体。自参加教育联建体建设以来,我校积极利用这一契机,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校本研修和教师科研方面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改善高校实验教学条件,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我省从2007年起实施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工程。其目的是改善我省高等学校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支持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和创新。省骨干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我校以骨干学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推进我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以实验中心建设,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科建设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之本,是学校各项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和支撑,才能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依托作者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科学实验室学习与工作的经历,介绍了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我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我校的特点和不足,希望为今后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型仪器设备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衡量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本文阐述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对我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措施情况介绍,旨在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计划、论证、采购、共享全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应用与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决定了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尽早实现学科调整与建设的全面构想.是高校实现"教育创新"的基本前提.为适应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对合格的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我校抓住机遇加快了学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性出发,以服务于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发展作为切入点,对我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作了一些探讨,以此为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学科建设状况是一个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标志。几年来,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发展了一批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兴学科。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制约和影响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根据我校学科现状的调查情况,提出几点意见。一、我校学科建设的现状我校现有学科涉及理、工、文、管等多个大类,每个学科之间水平参差不齐,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和一般学科。从我们调查分析情况看,我校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l、已经…  相似文献   

19.
对我校若干临床重点学科三年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校参与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第一周期建设的四个重点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3年建设的初步成效进行了回顾,分析总结了学科建设的经验,并对进一步做好此类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点学科建设是涉及学校发展目标、前景和地位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实力。几年前,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许多高校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与兄弟院校一样,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体会到抓好学科建设能带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建校50年来,在交通部领导下,经过历任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学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八·五”期间,我校贯彻交通部党组决定,顺利完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