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公办学校"转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同时,又在一些公办学校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转制试验(本文主要指幼儿园和中小学转制),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向.在江苏,基础教育阶段公办转制中小学(含幼儿园)已有1145所,其中高中(含完中)23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102所,小学59所,幼儿园961所.公办学校转制数量约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4.6%.[1]在上海,转制学校数量已经达到非公学校的50%以上,各学段的学生数占全市同级学校学生数的比例分别为:幼儿园4.20%(含民办)、小学2.63%(含民办)、初中4.31%(含民办)、高中9.87%(含民办).[2]其他如广州、北京等地也都进行了公办学校转制试点工作,公办转制学校呈日益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办学校“转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同时,又在一些公办学校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转制试验(本文主要指幼儿园和中小学转制),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向。在江苏,基础教育阶段公办转制中小学(含幼儿园)已有1145所,其中高中(含完中)23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102所,小学59所,幼儿园961所。公办学校转制数量约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4.6%。[1]在上海,转制学校数量已经达到非公学校的50%以上,各学段的学生数占全市同级学校学生数的比例分别为:幼儿园4.20%(含民办)、小学2.63%(含民办)、初中4.31%(含民办)、高中9.87%(含民办)。[2]…  相似文献   

3.
对公立中小学转制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公立中小学转制工作的思考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尹后庆上海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一部分公立中小学实行转制是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推进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就公立中小学转制的内涵、思路和管理操作中应当引起...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年来 ,上海市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工作稳步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对上海市的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有积极作用 ,可见 ,转制学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认为当前形势下 ,要做好转制工作 ,就要完善立法工作严格控制中小学的数量 ,限制或不允许好学校转制  相似文献   

5.
选择一部分公立中小学进行“转制试点”,是上海市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上海市1993年以来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工作和部分学校转制后的发展情况作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报告如下。一、五年沿革回顾一下办学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1.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  相似文献   

6.
探究“转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处理中小学公立学校转制的问题上,要回答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进一步开展公立学校的转制试验。并阐明有关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克服具体操作中以“收费”为核心特征的转制现象?(2)如何恰当地处理好公立学校、公立转制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并清楚地界定转制学校内涵?(3)如何进一步完善转制试验的政策措施,具体规范转制学校的办学行为?(4)如何使转制试验的目标不是停留在办好转制学校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如何促进整个教育发展与学校体制改革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转制学校的出现、发展以及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转制学校何去何从问题,还没有定论.但不管如何,转制学校的出现对于中国公立中小学的发展的借鉴、促进等,是有重大意义的.所以,本文拟对中国转制学校的产生、发展及其产生问题进行梳理,以期能对我国建立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特许学校与我国的公立中小学“转制”都发生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似乎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都是将公立学校委托给某些人经营管理。但实际上两者产生的背景、设立程序、经费来源、运行机制和结局都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公校转制严重地有悖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从1993年左右开始,全国范围内扩展了不同形式的“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工作(这些学校通称为“转制学校”)。这一试点引起了无数争议:赞成者认为是一种新机制的尝试,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反对者认为没有根本性的创新,倒是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公平竞争。与争议相伴的转制学校在1998年前后迅速增长,一些地区出现了转制学校数量超过民办学校的现象;转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性、“翻牌学校”、高收费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曝光。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明确是否将“转制学校”列为规范对象,但随后出台的《实施条例》第六条对“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做出了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并明确指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学校”。这些内容在相当程度上被认为是专门针对“转制学校”而定的。规范转制行为,明确转制学校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为此,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学者对转制问题的来龙去脉、现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以供研究和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民办中小学重新兴起于1992年。至1997年底,北京市共有民办中小学54所,在校生达到20964人。从发展数量来看,我市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主要是在1993年和1994年,这两年发展了26所民办中小学,占全市民办中小学数量的48.1%。1996年至1997年主要发展“转制”学校,两年共兴办23所,其中14所是“转制”学校,占这两年发展总数的60.9%。一发展现状(一)学校情况1997年,北京市民办中小学共有54所(表1),其中普通中学41所(含完全中学17所、高中15所、初中9所)、职业中学9…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自1993年开始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 (以下简称转制试点学校为“转制学校”)工作。经过 十多年的发展,试点工作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多 元化办学体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规范有序地推进转制试} 点工作的进行,明确转制学校发展的方向,促进转制学… 校体制身份的合法化、合理化、明确化,是上海基础教} 育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为此,上海市教委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转制} 学校进退方案研究”课题组,研究如何推动转制学校 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 展的教…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转制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转制”提高了学校的办校自主权和投资者的办学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使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转制学校从转制本身的含义来看,应该是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双向转制,即从过去的公办学校的性质转变为民办学校,或者相反,从民办学校的性质转变为公办学校。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前者。目前,我国公办中小学转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企业分离出来的中小学校、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借助重点公办学校的资源及影响,或通过引进新的著名校长创办特色学校而改为转制学校。(2)基础较好的学校,利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所曾经颇多争议的学校。她的名字叫翔宇教育集团。2001年,她将宝应县三所最好的公办学校——宝应县实验小学、宝应县实验中学和宝应县中学——捆绑收购,开了中国民间资本收购公办(且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先例,公办名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该不该一卖了之?公办中小学名校集体转制民办,是不是意味着要加重老百姓子女的教育成本?所谓“宝应模式”,是不是又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关于她的“前世”——公办中小学名校捆绑转制,媒体已经多有报道,本刊也于2004年第4期(教育管理)用“独家策划”的方式,对所谓“真假民办”作了专题探讨。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她,是想看看她的“今生”——转制以后的公办中小学名校究竟发生了什么?寻找她的管理秘笈——是什么力量使她能够立于潮头、独领中国民办中小学教育风骚?  相似文献   

15.
浅谈浦东新区民办(含转制)学校的类型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0年9月10日止,浦东新区有民办(含转制)中小学校20所,占全区267所中小学校总数的7.49%,在校学生11712名,占全区220900名中小学生总数的5.3%。浦东新区民办(含转制)学校的类型及其走向:1.按学校性质分:现有民办(含转制)学校可以分为民办学校和转制学校(又称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前者不用或基本不用国家教育经费,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自筹资金兴办的;后者是公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转制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转制"提高了学校的办校自主权和投资者的办学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使政府部门的教育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减小.但在"转制"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公平问题,其中尤以受教育者的公平问题和办学主体公平问题表现最为突出.对于如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从而继续发挥转制学校的积极作用,并最终促进我国整个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杨晓霞 《高教探索》2007,(6):64-67,96
本文介绍了新加坡、日本、韩国和印度四个亚洲国家实施高等教育民营化过程中的公立高校“转制”改革实践。虽然各国在理论上或字面上使用的是不同的概念,改革实践也是形态各异。但在不同的改革背景下,这些国家高等教育民营化和公立高校“转制”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公立中小学改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公立学校转制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公立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l,000家公立转制学校。转制虽然已成事实并取得了显成效.但仍有些人对转制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整体来看部分公立学校转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公立学校转制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按照中央精神,积极探索公立学校转制、实现办学体制多元化的试验,兴办了一些既具有公立学校性质又带有民办教育特征的转制学校.这些学校在国有教育资源产权不变或部分产权合法转移的前提下,实现了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成为一种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学校,从而能够充分调动一些热心教育的团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增加社会投入.   ……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公立学校转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学校转制是我国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办学形式,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在诸多方面引起争议,如:关于转制学校的界定问题,转制学校的转制资格问题,转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问题,转制学校的收费问题等。对公立学校转制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对转制学校加强规范管理,转制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自主运行的机制,公立学校转制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