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发表过多篇对牛顿第一定律表述提出挑战的文章,称牛顿表述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是“误导”,应该“终止”。对持不同意见的争鸣文章,编者要挑战者审阅并写一篇“驳文”,然后把争鸣文章同“驳文”在同一期发表。现在我质疑的是作者向群先生(下称作者)撰写的三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并非针对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而撰。它是一组挑战相对论的短文之一(第8期上的“相对论对相对性原理的扭曲”是第二篇),实系为“第二届全国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学术会议”所拟学术论文改写而成;“学富五车”者指相对论“权  相似文献   

3.
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和《惯性不在天沙的发表,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这是意料中事,已有多篇反驳与辩论的文章(见本刊2004年第1、9期),今又宵黄家荣先生的《也谈惯性原理》一文(2006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看来惯性原理问题大有争鸣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读了联名檄文《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发明与创新》今年第5期)和雷元星先生的《关于“科学非共体”》(今年第3期),深感鼓舞。长期以来,科坛上崇洋媚外、盲目迷信之风盛行,一些“权威”压制、封杀创新理论,鄙视、耻笑“小人物”,这是学术界腐败的表现。你们开始主动出击了,我表示最赤诚的支持!我预感到,一场科坛大辩论的帷幕正在拉开,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象《发明与创新》这样大胆发表挑战与争鸣文章的科普期刊,在国内恐怕仅此一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何其多!《挑战与争鸣》专栏充满了智 …  相似文献   

5.
读了本刊第7期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我有如下的不同看法。1.对吴飞一文的结论“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是错误的”,王先生认为是“似是而非的”,论据之一是“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但王先生疏忽了爱因斯坦是在经典力学框架内论述“低速情形”下的经典力学问题,而相对论自称在低速下“使用相对论方程是不必要的”。更甚者,王先生批驳对手所用的理论与公式也全“都是牛顿力学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看来相对论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可敷应用。力学定律“只有在惯性参照系中才能成立”是枉断——见第7期《…  相似文献   

6.
“挑战与争鸣”栏目已刊出多篇批驳爱因斯坦同时性命题的文章(见如2000年第5、9与10期,2001年第3、5、8与11期,2002年第6期和2004年第8期),笔者也参与了这场大争论。在拙文《关于“同时性的相对性的探讨”的探讨》中,笔者揭示了爱因斯坦的“同时性的相对性”命题存在的悖谬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断有读者来电来函,高度评价本栏发表的一些挑战文章。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读者说的对:挑战反挑战,争鸣出真知。鉴此,本栏一贯坚持双百方针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凡言之有物的诤文一律“绿灯”放行。本期又刊出了一篇,是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希望有更多的诤文涌现。另一篇论述惯性原理的文章,向相对论挑战的同时还对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厘正———看来已成不易之论的“初等问题”也还有探讨的余地。科学有险阻,学术无止境,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8.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2期刊登了我的“要尊重科学,但不能有科学主义思想”文章(以下简称为徐文),赵南元教授在2003年第3期发表了题为:“‘反对科学主义’是反科学口号”文章(以下简称为赵文),对徐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批驳。  相似文献   

9.
關於蒸榖米的製法,優點及提倡法,在本刊第三卷第一期,倪章祺先生的‘介紹“蒸榖来”’一篇里已有詳盡的報導和主張。在一九三五年美国農業部的農業年鑑里,有一段是關於蒸穀米的碾磨性及烹煑性試驗的報告。茲將其要點介紹在下面以為倪先生‘介紹“蒸穀米”’的補充材料。  相似文献   

10.
首先感谢贵刊对诤文的宽容态度,使得不同的观点能在“挑战与争鸣”栏目里进行公平地争鸣。《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和拙文《我的不同看法》同在第7期上刊出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贵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的鼓励下,我要对《相》文提出一些异议。首先,《相》文对惯性定律的叙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就难免会产生对惯性定律的曲解。现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赵景员王淑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141页上的有关内容抄录给读者,“第一定律陈述如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  相似文献   

11.
王超先生以“我的不同看法”为题(见本刊2003年第7期)对“真要是‘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没错……”(见本刊2003年第2期)一文(下称“真”文)提出批评,指出“真”文主要是用错了与相对论毫无关系的公式,并非选错了参考系。对此笔者不能苟同。“真”文的错误如果有的话,那么实际上在于:认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就日、地系统的相互绕转(实际上是二者绕其公共质心转)问题而言,若以太阳为参考系,有AV12=GM⊙(1)其中A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半长径,V1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G为引力常数,M⊙为太阳质量;若以地球为参…  相似文献   

12.
广大读者清楚,《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与《惯性不在天边》二文(本刊2003年第7、11期)挑战的是:主宰科坛的似是而非理论相对论,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的错误走向。但陈国基先生的驳文《牛顿的‘误导’应该终止吗?》(见本刊2006年第6期,下称“陈文”)似乎  相似文献   

13.
读贺道德先生的挑战文《再谈“同时性的相对性”》,深感相对论在人们思想上造成的混乱远比预料的大得多 ,正本清源的工作刻不容缓而又任重道远。1 .权威与真理 贺先生断言 :“(许先生说 )‘两雷电既同时打在火车上又同时打在路基上’。你说在火车有速度的情形下 ,那可能吗 ?”然而却不问爱因斯坦的两雷电同时打在远隔的两处 :“那可能吗 ?”可见只认权威不认理 ,偏见之深。倘若贺先生仍不以此为然 ,则雷电打在车轮与路轨的接触处 ,行不 ?“权威加无知等于真理”是当今科坛的一种时髦病 ,也是相对论破绽一再败露却迟迟不倒的一大原因。2 .“…  相似文献   

14.
本栏自2000年开辟以来,有关空间与时间的讨论进行得不多,除了与之有关的同时性问题有几篇挑战与争鸣文章(见如2000年年第5、9期,2001年第3、5、8与11期,2002年6期和2004年第8期)外,仅刊载过一篇专门讨论空间与时间问题的文章,那就是刘大一先生的力作《相对论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及物质观念辨》(2003第6期),众所周知,空间与时间问题对基础科学十分基本而重要,狭义相对论就是以其相对论性时空观登上科学殿堂。从本期起,本栏将陆续刊发有关空间与时间问题的讨论文章。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5期上黄德民先生的《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一文(下称黄文),饱含“毕其功于一役”之激情,推出了精心构思的三个“直接挑战‘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方案:一个用以判决运动回路对光速的影响,另两个为了验证作者的光介子猜想,意在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决一雌雄。三个实验中的任何一个,按作者所言,一旦“出现预期的下涉条纹移动”,便“将对光速不变假设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武隆县在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中,把农技协和合作社作为助推农户万元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农技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个轮子’齐转动、‘两架马车’一起跑”的新格局,有力助推了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的共识”不等于真理,更不是绝对真理。●科学是全民的共同事业,“官方”与“民间”,两个积极性要比一个积极性好。●学术繁荣,要靠学术争鸣,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学术打假,绝非人人打得。近来有两件事吸引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8日刊发了一篇叫“光明对话”的访谈录,标题是《从丛福奎迷信看加强无神论宣传》(下称《对话》),被访主人公由光彩夺目的三帧头像照展示得一目了然:科学舞台上的明星人物龚育之与何祚庥先生,和近年脱颖而出的“反伪斗士”方舟子先生。其二是方舟子先生状告《探索与争鸣》“刊…  相似文献   

18.
刘玉波 《情报杂志》1997,16(5):F003-F003,80
陈光祚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献情报学科群落的影响》(以下简称陈文)文章中,发表了许多精辟的独到见解,这对目前正在兴起的一场有关学科现状与前途的学术讨论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我仔细地拜读了该文后,感到陈先生的论文尚有不妥之处,今在刊风一贯少于保守的《情报杂志》上发表我的商榷文章,敬请陈先生及广大读者指教。 陈文在论证一门科学是否成立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主要取决于其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技术手段从属于研究对象,它只能丰富学科内容,而不会改变学科的方向。因为在各个学科范围内,技术不是‘主宰者’,而是‘服务者’。我认为这一看法是过于绝对、缺乏辩证的观点,也不能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无误的证明。一般地说陈先生的表述是正确的,但特殊地说则是偏颇的。诚然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7年第4期刊载了张荣彦先生的“也谈现有技术抗辩的认定”一文(以下简称“也谈”一文),该文针对笔者在本刊2007年第2期发表的“现有技术抗辩的认定”一文中提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些讨论对在司法实践中合理恰当地适用现有技术抗辩应是十分有益的,笔者也很受启发。现笔者想结合“也谈”一文的论述,对相应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理解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这句话出自柏拉图《智者篇》(244a),海德格尔为了确立“存在”问题的合法性,曾将其置于《存在与时间》的开篇。但是,令人茫然失措的不仅是“存在”,“客观性”亦然。人们不假思索地将“客观性”运用于各种场合:有时候,外部世界被称作“客观世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