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AR财富”模式(软件)是由美国教育技术界著名的“认知与技术团队”(CTGV)开发的(STAR是“行动与反思软件技术”的首字母缩写)。“STAR财富”学习循环圈体现了建构主义或开放学习环境学与教的理念。教学设计理论专家施瓦茨(Daniel L.Schwartz)将这一模式的开发看成是一种灵活弹性的教学设计。CTGV想要探讨的学习循环圈重在体现有效教学的主要成分,这一实例同时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得到了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技术学家梅里尔教授等人的赞赏。在梅里尔看来,这一学习循环圈同“五星教学原理”非常相似,既是现代的,又是同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的合理成分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首要教学原理是从一组有效教学的原理和模式中提炼出来的,具体是指聚焦问题或者面向任务开展教学,并以此经历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的教学循环圈。首要教学原理中各项要求如果能够一一得到落实,那么,教学策略的效能水平肯定也会逐渐得以提高。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首要教学原理对学业表现的促进作用才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3.
几乎每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都会提出新的教与学的步骤,这究竟是属于“新瓶装旧酒”呢还是“回归基本原理”。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是一个体现所有理论和模式的折衷物,有利有弊,需要做出具体分析。关键的争论可能同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区分知识和技能有重要的意义,若要形成彼此相互补益的观点,教学理论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4.
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戴维·梅里尔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从一组有效教学的原理和模式中提炼出来的普适性教学原理,具体是指"聚焦问题或者面向任务开展教学,并以此经历激活旧知、展示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的教学循环圈"。将首要教学原理应用于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通过第一轮螺旋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在表观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第二轮螺旋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在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第三轮螺旋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原电池,进一步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每一轮螺旋都是前一轮螺旋的上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五种代表性的国际教学设计和学习科学的新基本学习方式研究——提问视角的4种教学方法,综合学习设计的4种学习方式,首要教学原理的4种教学互动,生成学习的8种学习策略和主动学习理论的ICAP学习方式分类学,考察其简约性与通用性、高阶性与科学性、参与性与扶放度等特征并作出必要的价值分析,为教学改革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路与磁路”课程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中,应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也应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教学——揭示知识内在联系,建立系统知识结构;二是习题教学——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  相似文献   

8.
庞巍 《中学教学参考》2012,(2):107-108,97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梅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为指导思想,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四个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以及必修2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为理论依据。本节课教学充分运用问题、激活、展示、应用和整合这五个要素,以问题为中心构成学习循环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总结规律,通过填充表格形成知识体系,最终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学”不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活动,而应该是指导学习者面对社会,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应用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们设计了一种教学模式,即“学生讲授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之现象.基于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和四元学习循环圈理论,提出一种整合的三维教学设计模式,用于指导教学设计者或教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