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年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是:(1)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研究;(2)加强“211工程”评估的研究;(3)重视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主席很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开始他提出“以俄为师”,按照苏联的模式来构建新中国高等教育框架的思想。毛泽东1958年的“大跃进”思想又导致了脱离实际地盲目发展高等教育,毛泽东的高等教育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强调阶级斗争,政治挂帅;二是强调生产劳动,实践经验,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中,既有重视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理内核,又有过分突出政治教育和忽视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二是70、80年代,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三是90年代至今,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个人创造少,多人合编多;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三是不关心或疏离了当前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苏格兰职业教育概况广东廖文焯苏格兰的教育体制苏格兰教育基本上分为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三个阶段。(5岁前为幼儿教育)一级:5~12岁为小学教育(7年);二级:12~16岁为中学教育(4年),16岁以前均为义务教育,是强制性、免费的。这一阶...  相似文献   

5.
黄小平 《历史学习》2006,(10):20-24
1956年至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历史,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时间上看分成三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1956-1966)、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相似文献   

6.
于右任与国民军王劲,杨荣在国民军的历史上,于右任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国民军这支从北洋军阀直系中分裂出来的武装势力,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一)创建时期;1924年“北京政变”前后;(二)发展时期:1924年底到1925年底;(三)遭受挫折时期:192...  相似文献   

7.
自学考试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如果高等教育只能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它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超过15%,高等教育就开始向“大众教育阶段”迈进;当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青年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则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历史时期.即“普及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综合高中首先是普通高中  在考虑综合高中学校的定位前,有必要分析一下整个教育结构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充分注意:11999年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18至22岁)为4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这几句话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上海高等教育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应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上海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意味着在普通教育基础之…  相似文献   

9.
教育私营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个人、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等非政府单位和部门积极参与教育运营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私立学校的创建和运营;二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和机制管理公立性质的教育机构和单位,即“公校私营”。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要顺利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关键在于要有新的思路变革办学体制,要用高等教育私营化的理念,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大发展,而对部分公立学校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经费筹措机制与管理机制)进行“转制”,进行“公校私营”则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不断进行着改革与调整。改革开放30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社会历史转折期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1978年——1984年),全面改革时期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1985年——1997年),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1998年——2008年)。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未来走向:(一)在政策制定上,要拓宽民族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二)在政策发展上,要开展民族高等教育的立法工作。(三)在政策落实上,要提升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课程与特色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 5 0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走过了曲折的前进历程。回顾历史 ,我国高等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建国后至“文革”前夕阶段 ,即通常所说的“十七年” ,它主要体现为最初的全面“苏化”和逐步结合中国实际而形成的“高教六十条”。第二个时期 ,即“文革”十年对教育的大破坏和全盘否定阶段。这期间 ,把前十七年的教育一概视为“黑线”统治 ,提出了“教育革命”、“砸烂黑线统治”的口号。其后果 ,一方面把比较科学的、合理的教育和教学体制统统当做“封、资、修”的东西一古脑儿否定掉 ;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中国历来是一种相当稀缺的资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与国家的高校招生政策密切相关。自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政策历经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革命”时期(包括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在不同时期,机会的供给主体、机会的分配标准、机会的分配方式,以及机会向谁开放、为谁所享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对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摘     
《工业与高等教育》2006年第1期管理者在教育、培训和思维过程中的“舞台”角色;运用IT产业实践,促使大学教育现代化;欧盟鼓励年轻创业者的策略:来自希腊高等教育的案例;《工业与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英国政府白皮书拟对继续教育实施全面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在指导思想与理论表现形态上,对中国近代以来大学体育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1)中国大学体育理论发展历程,根据存在形态与“体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学”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滥觞期(清末-1927年);系统引进国外“体育教育理论”时期(1927年-50年代末);混沌于自主建设的“体育理论”各个部分时期(五十年代末-1983年);分化于“学校体育学”(1983-至今)时期;(2)大学体育理论长期处于与中小学体育理论并存统一的局面,基本上是从学校教育层面上进行的讨论,受中小学体育理论影响较深,整体上对对象结构、承担任务、服务领域日益复杂、特殊、广泛的大学体育实践的指导性较差,种种迹象表明,大学体育理论在新时期正酝酿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严重不对称。中小学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然而,在两者基点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是谈不上为之服务的。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界经历了:学习苏联经验时期(1949-1956),全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57-1965),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77-1985),实施义务教育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时期(1986-1999)。在各个时期先后进行了7次程度不同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就是说,50年来教改几乎没有停顿过,因而成绩显著。然而,半百年来,中小学图书馆情况又怎么样呢?大致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建馆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图书馆可有可无,就是有,也没有固定的房舍,没有固定的购书经费,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纯属游击阶段。第二阶段:从1991年《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颁布起的评估阶段。明确了“图书馆(室)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有了一定的藏书空间、有了一定的阅览座位、有了一定的图书资料、有了一定的工作人员,虽属手工操作,但总算是上了轨道并开始走上了规范阶段。第三阶段:1996年11月国家教委图工委委托《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编辑部和常州市教委在常州召开的“全国首届中小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研讨会”开始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阶段。这是中小学图书馆最好的时段,馆舍固定了。座位增加了,藏书也多了,人员水平提高了,设备现代化了,管理上档次了,属于向标准化阶段迈进的阶段。然而,与教育教学改革相比较,仍然差了一大步,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称。在如何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上,有位专家在她的专著中,就直截了当地说:“图书馆人员根本胜任不了这样的工作”。回顾这半个世纪的中小学图书馆事业,成果是微不足道的,差距是明摆着的。这位专家一针见血的评语,绝非空谷来风,而是为图书馆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可用一条简约的线条表示:经验总结阶段(清末至1976年);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并重阶段(1976-1987年);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88年至现在)。但为了研究的方便,本分解放前和解放后两大时期分别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冲击着职业教育。尽管如此,职业教育仍一方面自身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第二个阶段从1958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第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世纪末;第五个阶段是新世纪之初的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我看小学计算机教育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冷烨我国自1983年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至今已十多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课程教育阶段;引入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普及发展阶段。作为课程教育阶段的标志:1985年全国24所重点中学开设B...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史学界对西汉史分期尚无一致意见,存在混乱状况;主要表现有三:1.将新朝史混入西汉史;2.“汉初”包含的年代太长;3.有些著作中对西汉史分期自身存在着混乱。这种混乱状况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西汉史。本文根据对西汉政治、经济、文化演变的综合考察,建议将西汉史分为三个时期六个阶段:(一)西汉前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41年),是西汉帝国建立与巩固,社会、经济、文化恢复发展时期。第一阶段,高祖元年至高后八年,是西汉建立,奠定发展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文帝前元年至景帝后三年,是西汉统治进一步巩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阶段。(二)西汉中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49年),是西汉帝国强盛、繁荣时期。第一阶段,武帝建元元年至后元二年,是西汉帝国发展至鼎盛阶段;第二阶段,昭帝始元元年至宣帝黄龙元年是西汉帝国继续发展阶段。(三)西汉后期(公元前48年至公元8年),是西汉帝国衰亡时期。第一阶段,汉元帝初元元年至竟宁元年,是西汉帝国转向衰落阶段;第二阶段,成帝建始元年至孺子婴初始元年,是西汉帝国败亡阶段。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一方面由于缺乏办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同时也是根据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在“全面学习苏联”方针的指导下,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一套做法,形成了人们现在所说的“苏联教育模式”(确切地说,应该是我们自己按照苏联的一些做法构建的一种教育模式)。现在看来,当时的所谓“苏联教育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在管理体制上,对高等学校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并且由业务部门直接管理一大批高等学校,形成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在院校结构上,实行文理科和工、农、医科分设,单科性院校设置过多,造成学校和专业的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