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日趋终生化的今天,学会学习是每个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教学的要义所在。为此,就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教师不仅要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们提倡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呢? 一、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 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教师施加的全部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个体自己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他得学会让他们学”。“让他们学”就是“让学生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确保课堂的时间、空间、互动交流、展示机会等最大限度地由学生占有利用;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质疑、同伴相互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评价学习环节过程中的生生、师生互动来理解知识,掌握其内在规律构建知识体系,习得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敢于放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其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探究音乐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达到学生主动“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曹恩尧 《天津教育》2000,(10):35-36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地创造性地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创造,为“个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表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以下方面至关重要。   一、 激发创造意识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旨在塑造和建构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构建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三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步,自主学习,在自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要做到自主获取知识,自己去寻求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我们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也是“学习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展开教学,教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反思“学习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学会教学”,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如何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9.
张淑英 《考试周刊》2013,(89):79-79
学习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可缺少的方面。“授人以渔”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有了学习能力。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从“学”到“学会”到“会学”,从而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下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共同构成的活动过程,而在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对教考虑得较多,对学生的学研究甚少。《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而在当今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足自能渎书.不待老师讲”。语文学习的过程就足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养成过程。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知识的真滞。养成习惯、掌握方法,会让学生受用终生。因此.使学生学会自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 ,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 ,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 ,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 ,又会学教师没有交给的知识。因此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 ,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提到“教学” ,往往片面的理解为“授课” ,出现重“教”轻“学…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教”.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地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明白教育参与者的教育地位.明确课堂的主体与主导。十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亦明确提出了“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自觉地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光靠填鸭式的教学,而不注重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不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黄新 《课外阅读》2011,(9):73-74
现代教育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指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的学习情景、氛围、时机和内容,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在与教师、同伴平等、自主、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们经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是永远的“主体”吗?不能将“学生主体”与一定意义上的“教师主体”对立起来。教师是学习者,教师是研究者,教师是发展者。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当今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究竟怎样了呢?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究竟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即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法定“教”法,在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去学,如何逐步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对此,我想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流、积极合作、互助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